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抗战文献捡漏儿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第A07版: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彭伟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天下游子,无人不爱乡。年轻时,我僦居海外,患下西人所言的homesick(乡思病)。于我而言,搜集书籍就是最好的解药。

出国前,我已有寻书的癖好。我喜欢鲁迅、钱锺书老作家的作品,热衷搜罗新文学版本。寓居海外后,我因地制宜,购入涉华英文西书,又“因病而异”,喜存乡邦文献。如皋——我的故乡一座苏中县邑,既是历史名城,又是革命老区。苏中解放区抗战文献进入我的收存视野。存览苏中抗战文献,不能不言及俞铭璜(1916—1963)。他是“苏中四才子”之一,为陈毅所揄扬:“能说会写的多面手。”俞铭璜曾任苏中区委宣传部部长,参与编辑苏中出版社的革命文献。巧合的是,俞铭璜是如皋北门人。他的故园与我的老家,相距不足一里路。老乡旧书皆情缘,我搜存抗战文献正是从俞铭璜遗著开始的。

2003年,旧书网店兴起。俞铭璜名著《新人生观》的版本,林林总总,不下几十种。《新人生观》写于1943年,各解放区陆续翻印。此书影响甚大,引导千万青年走上抗日革命的道路。我前前后后购入约20种《新人生观》。为此,我还请益俞铭璜哲嗣俞胶东与现代文学史专家钦鸿,试写数篇书话,见诸报端。尤记关于《新人生观》的版本文章,经过钦鸿的修订,刊于南通的一本小刊物中。这改变了我存书的方向——愈加热衷于乡邦文献的搜寻与研读。

回国度假,我去海安拜会红色收藏家张贵驰。关公面前耍大刀,我沾沾自喜向他提及入存的《新人生观》。张老师倒未接话,只是从橱柜中取出《毛泽东的人生观》(韬奋书店紫石分店刻本)等珍稀的苏中红色书报,让我欣赏。告辞行至楼梯拐弯口,张老师倏忽唤停我:“想起来了,你只藏《新人生观》,有些本末倒置了。俞铭璜编印的苏中版《毛泽东选集》才是珍本红书。”末了,张老师又补充说道:“俞铭璜可是你们如皋人啊!”“你们”两个字口气颇重。

言者谆谆,闻者切切。我定期上网查询苏中版《毛泽东选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此书定价,无不过万。高涨的兴趣敌不过高昂的价格。我像被刺的皮球,一时间泄了气。

多年后,我返回如皋生活,又打听苏中版《毛泽东选集》。彼时,如皋新四军研究会诸友携我前往无锡太湖,采访俞胶东。湖水畔,绿树下,数人围桌而坐。俞胶东回忆父亲的遗编:1945年7月,《毛泽东选集》于苏中出版第一卷,为中国印刷史上第二种《毛泽东选集》,父亲首次将“毛泽东思想”编入《毛泽东选集》。临别时,他希望家乡人找找这本书。我铭记所言,四处嘱托古董商,代寻此书。

一个盛夏上午,我去靖海门旧货市场淘宝。远远就听见书商老贾的吆喝:“快来看,快来看,旧书堆如山,价格从不涨,每本20元,拼的是眼力,玩的是潜力。”老贾正在一座牌坊下的大车边上,顶着太阳,冒着大汗,挥着草帽,全力兜售车上旧书。他很机灵,在乡间做过几年瓦匠,会“说鸽子”,说起顺口溜一套一套的。我凑上去一瞧,大失所望,没有心动的老书。老贾嘴一努,眼一瞟,向我这个老主顾发了暗号。我来到一棵高大的松树背后,他从老旧的黑色挎包里缓缓取出一张宣纸,徐徐展开,念叨着:“这可是我的压箱底,给你留着。沙元炳的进士书法,精贵得很。”我瞥见那落款软弱无力,一眼假,挥挥手,示意他赶紧卷起来。他将书作放入挎包时,我瞥见包底有两册泛黄的旧书,不待他同意,抢着拿出来,反问道:“这也是给我留的吧?”“两册书是从西乡‘串货’(古董商互相换货)而来的,一册好像是你要找的。”老贾回道。两册书都包着书皮,第一册是破残的《百家姓》。第二册见到封底,红白相间,左下角印着“抗币六元”。望见“抗币”,我两眼放光。抗币就是苏中解放区发行的货币。我即刻翻开封面:上面印有木刻《毛泽东画像》,赫然入目的还有“毛泽东选集”“苏中出版社”字样,以及一方两字朱文印,前字为“季”,后字不确定。心里翻如惊涛,面上静如止水,我合页询价。老贾乐陶陶地说:“《百家姓》大路货,没什么价值,《毛泽东选集》可是解放区的,我看至少也要万儿八千的。”我不信竟然邂逅这本书,缓了缓神,仿佛如梦初醒,沉默良久,才想到激将法,打趣他道:“书不跟你姓,的确不‘贾’,不过你能开这价,亏你姓‘贾’,只看见下面半个‘贝’字,满眼都是钱啊!”“这书可是你说的,难找啊!”老贾的脸色拉成了灰色。“你可知道,这是第一卷,这书全套五卷呢!零本残册,高价难卖啊。”我的话半真半假,说得老贾半信半疑。我又顺坡下驴,表示全套一万,既然一卷,五分之一,报价2000元。老贾也不示弱,《百家姓》一并给我,2500元。相比网上高价,我算捡漏了,掏钱换书。

回到宅中,我想把《百家姓》丢去阁楼,翻开外包书皮,竟有不虞之喜——书皮纸油印字清晰显示这是如西县委组织部于1941年印制的工作汇报表。如西县是抗战时期在如皋西乡建立的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是陈毅题名的如皋统战名人季恺。想到“季”恺,我又去翻阅那册《毛泽东选集》,书上钤印第二字就是“恺”字。同好们获悉我购存季恺旧藏《毛泽东选集》,纷纷送来祝语。

前些年,书价跌落。今年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红色收藏有所回温,有位书友贺道:“你那册《毛泽东选集》价格又要涨了。”我倒很淡然——我存的是书,那里有着无限的书缘与红缘,才是我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