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门诊开诊的背后:理念普及仍在路上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第A06版:卫生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8月13日,作为南通市安宁疗护技术服务指导中心,市肿瘤医院在南院专门开设的安宁疗护门诊正式开诊。至此,该院成为南通地区首家开设安宁疗护门诊的医疗机构。

“可能是认知观念、宣传不足等原因,前来门诊就诊咨询的患者或家属寥寥无几。”吴毅坦言,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忌讳提到死亡,甚至一些农村老百姓认为“让老人接受安宁疗护就是放弃治疗,缩短生命,这是大大的不孝”。

安宁疗护真的就是让患者等死,不进行任何治疗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对于入组安宁疗护的患者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入组前需要进行多学科团队的综合评估,对于生存期6个月以内、化疗等医疗救治手段无效且本人及家属有接受安宁疗护强烈意愿的患者,纳入安宁疗护病区管理。”吴毅强调,对于这类患者并非放弃治疗,更不会缩短生命,而是转变治疗目标,从试图治愈疾病转变为缓解痛苦,重点关注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营养支持、情绪管理、精神支持、保全尊严、人文关怀等方面,以改善患者症状为主,避免有创操作,尽最大可能帮助患者在没有疼痛、身心舒适的状态下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早在2024年,市肿瘤医院就专门成立了安宁疗护MDT团队,由疼痛科、肿瘤科、中医科、营养科、心理科的专家,以及安宁疗护护理团队、医务社工等组成,旨在汇集多学科的力量给终末期患者全方位舒适照护。

在细致入微的安宁照护下,生命的奇迹在这里诞生。“部分患者原本抱着必死的想法,来到安宁疗护病区。没想到,在几周的安宁照护、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后,他们身体不适大大缓解,生命体征好转,又重新获得抗肿瘤治疗的机会,生命再次重燃希望。”陆雁坦言,这份“奇迹”的背后是安宁疗护医护团队付出的大量心血,终末期患者大多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一次护理往往需要两三个护士共同完成。与此同时,医护人员也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在送走一位终末期患者后,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平复心情。为此,该院专门为安宁疗护病区的医护人员定期安排心理疏导,或进行轮岗。

安宁疗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从本月起,市肿瘤医院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社工,招募对象要求热心公益、心怀同理心,愿意陪伴患者走过生命终章,具备良好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的社会各界人士。“有无相关经验均可,我院后期会进行培训辅导。”吴毅介绍,社工的工作内容包括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倾听患者心声,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协助患者梳理人生记忆,守护生命尊严;陪伴家属渡过难关,与家属沟通交流,提供情绪疏导,协助处理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情感联结,传递陪伴力量;协调病区服务,配合医护团队开展安宁疗护活动,如生命教育、手工疗愈等,搭建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桥梁;链接社会资源,为有需要的患者及家属对接外部公益资源,助力解决实际需求。

令人欣慰的是,南通暖舍慈善联合会秘书长郁斌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与市肿瘤医院联系,“我们计划组织40名暖舍志愿者,分批前往市肿瘤医院安宁疗护病区跟岗见习,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相关安宁照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