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峥嵘八十载 薪火永相传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A08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从1931年到1945年,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位于苏中根据地的南通人民与新四军并肩作战,开展反摩擦、反“扫荡”、反“清乡”、反据点斗争,涌现出王澄、鲍志椿等抗日英烈3800多名,在江海大地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我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开展一次抢救性整理、一套时代影像永恒定格、一轮精准化暖心慰问、一场红色记忆主题展览、一次抗战精神宣讲活动、一套抗战记忆片、一次关爱宜居生活援助活动、一次守护老兵微心愿行动等“八个一”主题活动,向革命先烈和抗战老兵致以崇高的敬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在复兴征程上永葆初心、接续奋斗。

抢救整理留下珍贵记忆

不要回程路费一心当兵的于健、不怕苦也不怕死的马玉斌、哪怕死也要跟着党抗战到底的郭继胜……6月起,各级媒体先后走进20多位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家中,通过老兵口述、家属访谈、音像记录等方式,收集整理他们的事迹资料,用口述史、照片、实物等,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忆。

结合采访,各地还为抗战老兵们拍摄敬礼照片、全家福、军功章特写等富有纪念意义的瞬间,并将精心挑选的照片装裱后,送到他们手中,用镜头致敬英雄。

以?“铭记荣光·致敬英雄”为主题,抗战老兵们的烽火故事,在报纸、电视及新媒体上以图文、视频等方式呈现,形成广泛传播,让抗战历史“活起来”、精神传承“动起来”、城市记忆“亮起来”。

红色展览深化历史印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南通革命纪念馆联合举办“传承抗战精神 奋进复兴征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展览,带领观众重温那段浴血抗争的峥嵘历史。

“烽火抗战——抗战时期的人民军队”主题展,全面展现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在敌后战场上奋勇杀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的史实;“壮丽史诗——南通地区抗日战争史专题展”则聚焦南通本地抗战记忆,首次对南通抗日战争历史进行全景式呈现,以严谨的叙事、丰富的史料展现了一幅军民团结、同仇敌忾,英勇顽强、浴血抗争的历史画卷。

不同于这场专题展览的专业和全面,7月7日在南通地铁和平桥站启动的南通抗战遗址地标展,用28张图文并茂的展板,展示了全市80个抗战遗址地标的现状及背后的故事。这些遗址地标见证过烽火硝烟的惨烈,记录了南通人民英勇不屈的历史,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残暴。

更为可贵的是,这些素材都是由南通爱国拥军爱心驿站党员志愿者沈玉生用3个多月时间走遍全市寻来的。8月15日,他将这些素材悉数捐赠给市档案馆,为历史研究增添珍贵素材。

主题宣讲凝聚前行力量

“八一”期间正式开馆的南通市国防教育馆,是我市首个大型综合性国防教育展馆,它的落成开放,为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全新的、长期的载体。馆内3层展厅,427幅图片、220个模型、29件史料复制件,辅以互动体验,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参观者都能找到共鸣点,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体验中深化认知。

用生命守护秘密的烈士郁永言、上演现实版“木马计”的汤团行动、“冰雕连”永不弯曲的民族脊梁,参战老兵的亲身经历,退役军人如何在人生第二赛道适应环境、主动作为……8月6日下午,“老兵永远跟党走·党旗飘扬在心中”红色先锋宣讲团走进市边防检查站,8位红色宣讲员、战斗功臣和优秀退役军人用生动的讲述,致敬战斗英雄、传承爱国精神、践行初心使命。截至目前,红色先锋宣讲团已开展红色宣讲6场,传承抗战精神,凝聚前行力量。

精准服务,传递关爱暖意

走访慰问表达崇高敬意

八一前夕,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走访慰问了2000多位重点优抚对象、困难退役军人等,发放慰问金3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市慈善总会拿出10万元,对1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家庭困难的其他退役军人进行了慰问。

市拥军优属促进会会员单位也纷纷行动: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捐出10万元,对30名抗战老兵和40名困难退役军人进行了点对点慰问;南通奇妙农场走访慰问了6位抗战老兵,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和身体状况,嘱咐他们保重身体、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南通富美服饰走进海军上海基地,向舰艇官兵送上定制军帽及地方特色慰问品,共叙军民情谊……

在不少抗战老兵的家中,都悬挂着一面写着“人民永远感谢您 向抗战老兵致敬”的锦旗,这是南通爱国拥军爱心驿站与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后代分会共同送上的;民革南通市总支部走访慰问抗战老兵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给老人们送上医疗服务……在连续8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南通,对抗战老兵的关心尊崇,早就是全社会共同的情感。

社会各界守护老兵心愿

80个抗战老兵及遗属的“微心愿”,被50多名爱心人士一“抢”而空,更是全社会爱国拥军、关爱英雄的有力证明。今年6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官微发布抗战老兵及遗属“微心愿”认领倡议书后,很快得到各方响应:刚刚获评“全国最美拥军人物”称号的张志光一口气认领了9个抗战老兵“微心愿”,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田汉华把认领“微心愿”和坚持了多年的帮扶困难退役军人结合起来,退役军人企业家冯新林则把5个相同的“微心愿”合并起来统一采购……

除了这些退役军人代表,公务员、银行职员、学生、“红色先锋”志愿者,社会各界也都纷纷认领,用小小心意表达对抗战老兵的敬意。虽然都是小家电等生活物资,却承载着英雄烈属对美好生活的点滴期盼,也成为关心英雄、传递温暖的桥梁。

关爱宜居托底生活保障

2021年,我市启动“关爱宜居”工程,对抗战老兵、战斗功臣、烈士遗属等重点优抚对象的自有住房,实施无障碍适老化改造。此前已投入500余万元为1008户进行了改造,有力提升了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今年又对2名抗战老兵起居环境、如厕洗漱、坐卧出行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改造,用更精准的帮扶举措让抗战老兵生活更舒适。

薪火相传,共续新的荣光

抗日战争孕育形成了伟大抗战精神,在硝烟散去80年后的今天,仍激荡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在南通这座浸润拥军基因的城市,伟大的抗战精神在现役军人的英勇无畏中,在退役军人的无私奉献中,在政府群众拥军优属的实际行动中。

关爱现役军人解决后顾之忧

今年4月,南通开发区举行“新兵守国·老兵守家”拥军优属结对仪式,6名退役军人代表与新兵家庭签订结对协议,此后退役老兵冯晓勇就经常跟结对新兵的家长联系,了解新兵在部队的情况,帮忙解决军人家庭实际问题。

在通州,与服役于艰苦偏远地区的新兵范云龙结成对子后,“兵支书”邱汉森一方面持续将家乡的问候和鼓励送达军营,一方面组织村干部和志愿者主动探望范云龙生病的父亲,农忙时节带人帮助收割、晾晒,协调各方提供慰问金和物资等支持。

据统计,我市自2024年启动“新兵守国·老兵守家”以来,已有319名老兵与新兵结成对子,以老兵热心服务助力新兵安心服役。

此外,我市自2023年创新开展“你为国戍边 我为你守家”关爱现役军人家庭活动,推出包含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的20条具体举措,与8600余户军人家庭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切实帮助400余户解决子女入学、老人看病和家属就业等实际困难。

社会尊崇提升军人荣誉感

“每次看到地铁站里的‘先锋驿站’,即使不进去,也是心里一暖。”搭乘地铁通勤的退役军人小程注意到南通地铁2号线先锋站内的“军人驿站”,提供休息、阅读、饮水、充电等多种服务,“更重要的是有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

实际上,我市各地已在火车站、汽车站及星级酒店等场所,精心设立“军人驿站”十多家,为大家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温馨港湾”;在南通的机场、车站、景区等公共空间,随处都能听到“军人优先”的暖心提示,商场、医院、学校等服务窗口都有“优抚专属”的便利举措,尊崇氛围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

退役军人转换“战场”放异彩

退役军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大家的关心关爱,为百姓幸福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民族伟大复兴做着力所能及的努力。

我市有退役军人创办的市场主体5.2万家。以这个庞大的群体为基础,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下,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牵头建设了退役军人资源共享中心平台,提供融资服务、共享用电、共享粮仓、共享包材及供需对接等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8月1日晚,退役军人资源共享中心平台的首次线下活动举行,汇聚15家优秀退役军人企业产品的“鑫福·老兵集市”,以琳琅满目的商品、热情周到的服务、诚信可靠的品质,吸引了超3000名市民来“逛街”,成交笔数突破1700单,总销售额达7万余元,“老百姓和军创企业都‘赚’到了,这也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8月底在海安又搞了一场,效果也很好。”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说。

南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搭建更广阔平台,助力全市退役军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场上再立新功,续写荣光。·何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