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如洗,海河如碧。夏末初秋,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领导人齐聚在海河之滨,凝聚合作共识,擘画发展蓝图。
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深化互联互通、经贸投资和数字科技等领域合作,走出一条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之路,为地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互联互通 相互成就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油气管道等项目运行良好,中俄同江铁路桥、黑河公路桥建成通车,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货运量创历史最好水平,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航空运输频次持续增加,中俄合作“北极快线1号”开航……近年来,上合组织各方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
中欧班列途经多数上合组织成员国,截至今年6月已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保障了地区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当前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互联互通网络,正在快速形成。
哈萨克斯坦牛羊肉、乌兹别克斯坦皮革、阿富汗坚果、巴基斯坦羊绒围巾、尼泊尔高山茶、伊朗椰枣……随着基础设施联通水平越来越高,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合作范围越来越大,在推动区域快速发展的同时,给老百姓带来越来越多实惠。
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约5124亿美元,约占中国外贸总额的8.3%,凸显上合组织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
中国是上合组织国家产品的重要终端市场,更是这些国家经贸通达世界的关键枢纽。在天津港、青岛港等地,大量连接上合组织国家的班列汇聚于此,不仅装载海上货物,还让内陆腹地的特色货品通行全球市场,令这些中国港口成为内陆国家名副其实的“出海口”。
“虽然我们不靠海,但有中国这样的邻邦,抵得上一片海洋。”这是哈萨克斯坦人对哈中经贸合作的感慨。
深化合作 互利共赢
近年来,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投资和产业合作项目持续落地,不仅覆盖油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领域,也覆盖新能源、绿色矿产、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截至2025年7月,中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各类投资存量超840亿美元,合作领域从油气、矿产、加工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逐步拓展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
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上合组织成员国投资合作不断深化。中哈爱菊农业一体化项目、中白工业园、吉尔吉斯斯坦达特卡-克明输变电线项目、塔吉克斯坦杜尚别2号热电厂、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汽车工厂、中石化入股西布尔俄罗斯天然气化工综合体项目……一个个标志性投资项目印证“上合组织大家庭”合作共赢的活力与韧性。
目前,中国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蒙古国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对上合组织国家的各类投资存量超过1400亿美元,工程累计新签合同额破万亿美元。
投资合作成绩亮眼的同时,上合组织金融合作更加密切。中国与多国签署本币互换协议,并通过上合组织银联体框架开展金融合作。成立于2005年的上合银联体,现有9家成员行及1家伙伴行。2018年和2021年,中方先后宣布设立上合银联体首期、二期专项贷款,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可靠稳定的资金保障。
顺应潮流 引领时代
近年来,中方先后提出建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教育联盟,积极向上合组织国家提供数字技术培训机会。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上合组织国家正抓住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推动实现繁荣兴盛。近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多国将数字经济纳入国家核心战略,为上合组织框架下的数字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去年7月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中国持续加强电子商务合作,举办产业对接活动,组织中国大型电商平台与上合组织国家企业对接。山东青岛举办“上合云品”直播带货活动销售上合组织国家百余种优质特色产品。
中国已在上合组织国家设立多家鲁班工坊,专门开设数字技术人才培养课程,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等领域,培养大量数字技术人才。
在上合组织国家共同努力下,大量数字技术应用走入现实。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通过部署无人驾驶自动引导车,实现中蒙跨境货运30秒快速通关;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合作构建可信电子签名通道,提高安全性与贸易效率;成都博恩思公司与印度新德里MAX医院、德里大学附属MAMC医院合作开展机器人微创外科临床研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以开源平台、低门槛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方式服务上合组织国家,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技术互补走向生态共建,助力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渤海之滨、海河之津,上合组织国家领导人再聚首,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让上合组织从中国再出发,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命运共同体,携手开创地区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据新华社天津8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