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南门桥畔,硝烟散尽留壮歌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A06版:山河回响浩气长存       上一篇    下一篇

此行赴如皋采访,一路充当“向导”的如皋市委党史办二级主任科员顾小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参加如皋对日伪最后一战的民兵家属。

曾有一段时期,时常有人晒些如皋古城老照片,其中有一张,在南门大桥上,晨曦中,一位老人总是迎着朝阳,身着褪色蓝布中山装,腰板挺直,神情庄重而肃穆,双目凝视着东北方向。“这位老人就是汤平,我的岳父。”顾小平说,如今,岳父已经过世,但老人家参与抗战的那段故事,于他这位女婿而言,依旧历历在目。

他告诉记者,岳父1944年在老家江防参加革命,时名汤坚,当时还不到16岁,深受其舅舅汤小冬(红十四军三团某营教导员,1931年夏被捕牺牲)影响,当时参加江防区游击队,因为在江边长大,水性好,而且作战勇敢,才被选调参加围攻如皋城的战斗。

在顾小平的记忆里,岳父平时话不多,身教胜于言教。“在闲谈交流中,若是说到从前,提及打仗,他似乎忽然来了精神,眼中放电,露出睿智目光,仿佛一下子回到当年的战斗之中。”那天中午,顾小平特地带我们走到如皋南城门大桥上,站在耀眼的正午阳光下,他久久伫立,丝毫不在意流下的汗水,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天不时,下大雨。地不利,易守难攻。贵在人和,充分准备,四门进发,佯攻东门,重攻南门,势如破竹!”这是几年前顾小平在听完岳父讲述“最后一战”后,写下的一首小诗。

80年过去了,昔日的如皋老城门早已消失不见,当年的大桥也重新修建,护城河两岸垂柳依依,往来行人悠闲自得地在树荫下纳凉、散步。然而,历史不会被遗忘,80年前那个大雨倾盆的夜晚,依旧鲜活地“驻扎”在顾小平一家的脑海里,提醒着今天的我们——不忘来时路,走好新征程。

·冯启榕 朱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