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田郎中”队伍
推动农业增产增效
日期:08-29
□张裕新
据报道,去年,启东市农业农村局围绕“一片麦、一粒米、一滴油、一棵菜”四大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以“市级农技人员分插各中心、镇级农技人员从原镇(区)政府剥离”方式,分别组建南、中、北3个区域农服分中心,辐射启东全市14个镇(区),该市市、镇两级农技人员以“全天候、保姆式、一条龙”模式,精准开展农技服务,为农业增产增效提供技术保障。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建设农业强国,科技是利器。长期以来,农业科技人员作为农村实用技术的掌握者、实践者、示范者,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一方面乡村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应用成本较高、部分地区农民接受度不足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贯穿农作物耕、种、管、收等各个环节,如何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任务繁重。未来,仍需在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上持续发力,以科技为翼,向着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未来持续迈进。
农业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而科技最终落地,转化为生产力,还得靠农技人才的示范应用与推广。通过试验示范方式,把试验田里的成绩转化到广阔的农田上,推动新品种、新农艺落地生根。例如针对无人机等智慧农机操作门槛较高的问题,通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项目,让农民学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构建高效多元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壮大农科人员队伍,充分发挥好科技小院在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作用。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和带动更多小农户形成“科技共同体”,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从电子商务有效拓宽农产品销路,到智慧系统对人员、农资、设备等进行精细化、数字化管理,从全天候监测气象、土壤、温湿度来提升农作物质量,到专家远程识别诊断病虫害、推荐优选用药方案……将数字技术贯穿农作物耕、种、管、收等各个环节;此外,还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业科技人才在促进农业开发、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中的巨大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创业活动,加快农村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对贡献较大的科技人员在土地流转上给予优先、优惠和扶持,在工商登记、税务减免、畜禽防病、农药化肥、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
农技人员让农业科技真正落地,是惠及百姓的传道者,更是现代农业的脊梁。他们不仅是农业发展的支柱,还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农业增产增效需要“田郎中”,突发农作物病虫灾害等农业灾害时更离不开“田郎中”。农民信赖“田郎中”,不仅仅是对农业科学技术的信任,也是对党和政府“三农”政策的信任。期待着更多的“田郎中”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问诊号脉开处方,精准开展农技服务,让农业科技真正惠及每一片田野、每一位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