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谔
■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并不是指跑到天涯海角,或是去古村山乡过几天“陶渊明式”的生活,而是指在忙乱、烦闷、单调的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份属于自己的从容与独立的生活态度。
■中庸
中庸不是简单保持中间状态,不是态度模糊,更不是没有立场和观点。中庸是积极、智慧、精准的选择;是“恰到好处”;是既“不过”,也不“不及”。中庸会因人因事因时因目的不同而随时发生变化。张謇当年辞官之后,为了地方事业能够发展顺利,与官方仍旧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这种“做法”也是中庸的一种。
■三人行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按一般理解,重点落在前面一句,意为:三个人同行,其中必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人。其实“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也同样重要:他人的不足要引起自己的警醒与反思,引以为戒,此是“反面之师”。自省与自我警示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故《论语·雍也》篇有:“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师在,师与不师,如何师,仍在自己。
■格局
“格局”二字近几年使用频率颇高。经人劝说,放弃原有正确立场、愿意退让的人通常被视为格局大;凡事不做出头椽子,装聋作哑,还摆出一副对些许俗事不屑一顾的派头者,也被认为格局大。其实这两类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前者因利而懦,后者以伪谋名,他们的格局小如针尖。
《论语·宪问》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一个读书人如果只留恋自己安逸的生活,便不配做一个读书人。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迪亚森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何为读书人?何为社会的良心?刚毅、勇猛、仁爱、唯真、担当是也。有此五者,格局方可谓之大。
■识时务
“识时务者为俊杰”原是对人极高的评价,谓能依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反应,化解矛盾,掌握主动权,最后实现目标。
时至今日,“识时务者为俊杰”几与明哲保身、委曲求全、见风使舵为同义词。孟子言“孔子之谓集大成”,意谓孔子乃识时务者。吾以为孔子之“识时务”,必以保持正直、正义以及尽心知性、善养浩然之气为前提,否则,不足为士,何谈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