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穿越烽火,歌声激荡八十载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A0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兵故事〉〉〉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近日,在南通市阳光老年公寓,99岁的抗战老兵吴坚面对来访的记者,用略带颤抖却依旧铿锵的嗓音唱起革命歌曲《解放区的天》。歌声浸透岁月沧桑,如同时光隧道,将记忆拉回80年前的烽火岁月。

吴坚1926年生于通州三余,他的童年笼罩在日寇铁蹄的苦难之中。“街上到处是日本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吴坚曾目睹一名20多岁的年轻人,仅仅因为被怀疑是新四军,日军竟放出军犬咬下了他的两块肉,随后用杀猪刀将他活活砍死。这惨烈的一幕发生在光天化日的街头,成为吴坚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那时我家在乡下开了一个小店维持生计,鬼子下乡扫荡时,不仅烧光了房子,还抓走了我的姐夫。家人不得不凑钱将他保出来,日子更难了。”刻骨铭心的国恨家仇,在吴坚心中埋下无声燃烧的革命火种。

1944年夏,18岁的吴坚瞒着母亲和弟弟,毅然踏上寻找光明的道路。穿过伪警察的哨卡,避开日军据点,他悄然出镇,一路靠百姓指引,找到新四军驻地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解放区的一切让吴坚倍感振奋,正如革命歌曲《解放区的天》描述的情景,军民团结,亲如一家,与敌占区的黑暗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个月后,吴坚被调入新四军第一师师部警卫营三连,旋即任连部文书。在粟裕师长麾下,他深知纸笔亦如刀枪,每一份文件、每一次记录,都关乎战局走向,因此字字谨慎,不敢有丝毫懈怠。1945年8月,日寇投降的消息如春雷炸响。当时正乘船前往兴化途中的吴坚与战友们欢呼相拥。3个月后,他在兴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内战烽烟再起,吴坚主动请缨奔赴前线,亲历了苏中七战七捷的辉煌胜利。在孟良崮战役中,敌军后援与主力即将会合,陈毅司令员下达死命令:“必须在下午5时前解决战斗!”吴坚与战友们在敌机低空盘旋、子弹如雨倾泻的火线上勇猛穿插、顽强战斗,最终全歼国民党王牌七十四师。

“鲁西南战役,是我经历过最艰苦的一仗。”吴坚记忆犹新。为保障刘邓大军南下,他所在的四纵队要死死拖住数倍于己的敌军。部队一度陷入重围,又逢连日大雨,他们在没膝的泥泞中急行军,连续数日断粮。“不断有人病倒、掉队,减员严重。我也发着高烧,可任务在前,只能咬紧牙关——决不能退!”

淮海战役中,在围攻碾庄黄百韬兵团时,吴坚与死神擦肩而过。敌军坦克步步逼近,他正向连长传达团长命令,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右肩。被紧急送往徐州市陆军医院救治一个月后,他才伤愈。组织安排他转至军管会工作,但即便右臂已难以抬起,吴坚依然坚决要求重返部队战斗。

渡江战役时,吴坚作为团司令部的侦察参谋,负责侦察敌情。在敌军枪林弹雨中,他们从小船上跳下水,游到了江滩,趁着夜色一路冲上去,一直打到天亮,敌军就一路向南逃,兵败如山倒!

新中国成立后,吴坚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航空学校学习,1956年转业至南通食品公司担任经理。从战场硝烟到民生冷暖,在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他常奔走一线、协调资源,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凛冽,只要人民需要,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如今,离休已三十八载,吴坚仍坚持每天收看新闻,心系国家建设与发展。他对年轻一代殷殷寄语:“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当皱纹密布的双手轻抚一块块纪念章,《解放区的天》的旋律仿佛又在空中回响——这穿越八十载烽火的歌声,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见证,更是不灭的精神火种,照亮来路与前程。 本报记者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