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致雄安(报告文学)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A06版:江海文学       上一篇    下一篇

□宋继高

这两三年来,我先后四次来到雄安,前三次,我只是看看,听听,想想,有时也对外说说,就是没有写过一篇文章。

这次,从8月5日至7日,我在雄安整整待了3天,我觉得,我有话要说了。不但是有话要说,而且我已下定决心,要在雄安创业,年逾古稀,再次披挂出征,逐梦雄安!

这是因为我看到了雄安真的“雄”起来了!

你看,千年大计落笔处,燕赵大地起宏图。

你看,盛夏的雄安新区启动区工地上一派繁忙,一个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的轮廓愈发清晰。

八载光阴,雄安从一张白纸到一幅绚丽画卷,编织出一座未来之城的梦想与荣光。

当第一缕晨光,撞碎白洋淀的涟漪,脚手架攀着朝霞生长,钢筋在焊花中舒展筋骨,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开发面积覆盖203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5395万平方米,4963栋楼宇拔地而起,20余项应用场景落地。启动区、昝岗核心区、大河等重点片区建设如火如荼,东西轴线、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项目现场塔吊林立,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央企总部大楼巍然矗立,勾勒出城市的天际线。

这里是建设者的战场,也是梦想家的乐园。数万名工人日夜奋战,70个项目集中开工,科创中心二期、三期项目如明珠镶嵌,为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提供创新沃土。热情似火的雄安,正以速度与激情,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

雄安最神奇的地方是在看不见的地下。向下,再向下,20米深的地下,综合管廊如同城市的神经网络,延展着未来的无限可能。在这里,电力与数据的洪流在专属通道奔涌;在这里,5G信号与千年地脉悄然对话。检修机器人红色的扫描光束,是地底世界最灵动的流光。

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雄安新区首次全域实现了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城市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道路、每一根管道,甚至每一道钢梁,都会在网络平台形成与之孪生的数字化模型,一个具有自我学习、深度思考、分析判断能力的城市大脑体系逐步形成,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接驳、无人超市、数字资产交易等丰富的应用场景,让智能元素体现在雄安的每一寸土地上,融入雄安的城市肌理中。

这是因为我看到雄安真的“火”起来了。

记得前年秋天,我到雄安。有几位领导与我共进早餐,席间有领导问,你初来雄安,你对雄安有什么印象?我说,雄安很新很美很安宁。领导又问,那你觉得还缺些什么吗?我想了想说,还需要八个字,“形象赋能、文化铸魂。”领导说:“所言极是啊!还请你以后多多关注我们啊!”

此番交谈已过去两年多了,如今的雄安,大街上有了人流,窗口也亮起了灯光。疏解功能全面提速。中国星网在雄安新区启动区雁翎大街办公楼正式挂牌运行,创下疏解央企多项第一: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竣工交付,第一个进驻办公。这家注册于2021年4月的央企,成为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里程碑。

现如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央企分支机构超300家,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等企业按绿色标准建设总部,屋顶光伏发电实现近零能耗。首批疏解央企如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已进驻,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企业预计今年进驻。高校校区疏解项目启动,下半年四所高校率先入驻,中关村科技园形成创新生态。

二??

这是因为我看到雄安真的“嗨”起来了。

在这里,全球最顶尖的科学技术,锻造雄安的脊梁,为雄安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科技之城活力四射。

当“早上好,雄安见”的问候唤醒沉睡的人们,雄安新区便开启了充满活力的崭新一天。

无人驾驶巴士沿着电子虚拟轨道平稳滑行,犹如灵动的音符在城市的乐章中跳跃,车路协同系统赋予了交通信号思考的能力,让城市的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政务服务大厅里,区块链技术犹如一位公正的守护者,正在夯筑信任的坚实基石,为城市的高效运转提供有力保障;智慧灯杆上,环境传感器如同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城市的每一次呼吸,时刻感知城市环境的细微变化。

在启动区的实验室里,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碰撞出耀眼火花。央企总部那光洁的玻璃幕墙倒映着无人机群的表演,仿佛是一场现代科技与未来梦想的视觉盛宴;中关村的创新基因在这里成功嫁接,生长出更为茁壮的发展枝芽。

截至目前,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百家科研院所创新发展联盟成立运行;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挂牌运营;雄安综保区顺利获批并封关运作;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中关村科技园等高质量运营发展;31栋主题楼宇签约企业665家,努力打造产业发展“门对门”、科研创新“上下楼”的产业生态,雄安空气中创新的味道愈加浓厚。

“科技·人才·创新周”“雄才杯”创新创业大赛热度持续,百所高校、百家科研院所、中关村千家企业、万名首都大学生、百家创新平台等“雄安行”活动有声有色。雄安,让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放下行囊、成就梦想”。

骄阳似火的6月,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11项大赛决赛相继启幕,这场持续21天的科技盛宴,集结全国乃至国际前沿科技成果,点燃了未来之城的创新引擎。

大赛虽已落幕,但进入7月,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科创园二楼的体验周展厅热度依旧不减。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或寻求技术解决方案,或带着产业升级需求精准对接,供需碰撞的火花在这里催生着崭新机遇。

这是因为我看到雄安真的“靓”起来了。

白洋淀,在新时代的悉心呵护与关爱下,正焕发出蓬勃的新生力量。曾几何时,水域的萎缩让它发出生态悲歌的呜咽。然而如今,退耕还湿的伟大壮举让万顷碧波重展笑颜,再现往昔的灵动与婀娜。瞧,青头潜鸭轻快地掠过芦苇荡,翅尖划出的优美弧线,与无人机巡航于天际的轨迹,在空中巧妙交织,仿佛是大自然与现代科技共同谱写的和谐旋律;鳑鲏鱼群在清澈的水底自在游弋,鳞片反射出的熠熠光斑,与水下机器人闪烁的信号灯相互辉映,宛如一幅梦幻的水下画卷。

蓝天、碧水、绿树、蓝绿交织,生态好就是最高的生活标准。70%的蓝绿城市空间冠绝全球,先植绿、后建城更是引领时代建设理念。“一淀、三带、九片、多廊”构筑起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城市骨架。

自2017年“千年秀林”栽下第一棵树,雄安新区现已累计造林47.8万多亩,森林覆盖率由新区设立前的11%提升至34.9%,“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正逐渐成为现实……从幼苗到树林,“千年秀林”是“千年大计”的秀美起笔,更是“功成不必在我”的生动例证。

科学实施“科学补水、清淤疏浚、百淀连通、退耕还淀、严密防洪”五大工程,白洋淀淀区水质由Ⅴ类提升并稳定保持在Ⅲ类水,野生鸟类种群数量已达到286种,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此安家落户;野生鱼类恢复至48种。

在海绵城市那充满智慧的肌理之下,雨水不再是令人恐惧的洪涝威胁,滋润着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肤。这座仿若会呼吸的城市,正凭借着科技的力量,重新诠释和定义着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和谐的关系。

这是因为我看到雄安真的“安”起来了。

安宁、安详、安心、安全、安稳,高速发展中的雄安,平安、祥和、宁静,一派诗情画意。

我要去一个地方,打了一辆网约车,开车的小伙子胖乎乎,笑呵呵的。我问他为什这么高兴,他说,顺心呗!问他顺了什么心,他说,处处顺心。接着,他历数了“顺心”的方方面面:看着雄安新区发展得这么快,很开心,白天在企业上班,晚上开开网约车,可挣两份钱,上个月,媳妇生了个大胖儿子,日子过得甜甜蜜蜜。最后小伙子提高嗓门告诉我,明后年,雄安新区就要变成雄安市区,我们将是雄安的第一代市民,这日子有奔头啊!

是的,千年之城雄安的日子大有奔头。容东安置区的清晨,刷脸支付的面容洋溢着幸福的光泽。曾经手握锄头的农民,如今在智慧社区里开启崭新人生。老人在健康小屋完成自助体检,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孩童在VR教室里遨游太空,眼神中闪烁着未来的星光。

在郊野公园的生态课堂,昔日的渔民正向游客讲述湿地重生的故事。他们粗糙的掌纹里,依然留存着摇橹的记忆,但口中的话语已然充满5G、物联网这些崭新的词汇。这是最动人的时代变奏,是千年农耕文明向数字文明的悄然转身。

8年来,雄安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幼儿园、便利店、社区食堂、养老驿站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回迁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便捷的交通让生活更加从容。京雄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从雄安新区到大兴机场最快只需19分钟;京雄高速全线通车,1小时直达北京;京雄快线8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建成后对形成京雄1小时都市圈意义深远。

优质的服务让未来更加光明。北京市援建的“三校一院”建成投用,雄安宣武医院门诊、急诊、手术中心等陆续启用,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教育集团成立,京津冀74所优质学校与雄安建立合作关系。京津410余名医生护士在此执业。雄安,正以温暖之光照亮每一个家庭。

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这些颇具雄心的“雄安目标”,正一一变为现实。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容颜。”

站在2025年的时间门槛上回首望去,雄安的成长轨迹清晰而深刻。从“规划蓝图”到“实景铺展”,这幅徐徐展开的“雄安画卷”,既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未来样本。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城市的主人,每一个人的梦想都能照进现实,每一个人的幸福都能被深深铭记。

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雄起东方之时,雄安,你将以迷人的英姿,展现神话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