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即将开始,在南通明诺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习的20余名大学生、研究生陆续结束实习。
三楼锂电池车间里,刚考上大学的朱辰杰正搬运刚装配好的锂电池,额角挂着细汗却满脸笑意:“在这里实习两个多月,做些辅助性工作,不仅拿到1万多元实习工资,还真正摸清了‘职场是什么样’。”
这场“职场启蒙”的起点,源于6月9日公司人事部门主管王凤琴的一条朋友圈:“招暑期实习生啦!做锂电池组装,有岗前培训,综合月薪约5000元……”原本只是想给周边学子搭个了解企业的窗口,没想到消息经海安招聘网、李堡镇各村网格群扩散后,竟吸引30多人报名——既有刚考完高考的准大学生,也有放假返乡的在读生,甚至还有一个研究生。“计划招10人,报名热度远超预期。”王凤琴笑着说。
6月12日,首批10名实习生上岗,公司特意定制“成长型培训”。上午由安全员手把手教劳动防护,下午跟着技术骨干进车间看流程、学操作。“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让年轻人在生产实践中感受产业前景,说不定毕业后就愿意回家乡创业就业。”明诺董事长邵为为说。
车间里,实习生围着无人扫地车装配线,看技术工人拼接零件,听技术员讲解“算法如何让扫地车避障”,眼神里充满新奇。“课本里的‘人工智能’,原来要经过这么多工序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刚从常州工学院考上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的储张军感慨,这比在学校做模拟实验更震撼,“我对技术落地有了全新认知。”
这样的认知改变,也让不少游子选择回流。家住李堡镇李西村的王海燕,2016年从海安高级中学考入江苏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在苏南打拼了两年。2022年夏天,看到明诺招聘信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回乡应聘,“没想到家乡有这么好的企业,离家不到3公里,骑电动车10分钟就到。”她说,入职后,从市场部职员做起,牵头的区域销售计划超额完成,三年连升两级成部门主任,工资涨了50%。更幸运的是,在公司遇见了真爱,与技术部的一个工程师喜结连理,如今小两口在海安城区安了家,公司每天有班车接送,日子过得踏实红火。
“像王海燕这样的‘回流人才’,近年来我们招了28人,大多是本地高校毕业生。”公司党支部书记邵建根补充道,他们熟悉家乡、稳定性强,成长速度远超预期,成了企业发展的生力军。
明诺招收青年人才入企,在电子信息部格外明显。8名平均年龄33岁的年轻人组成的技术团队,刚拿到2024年“江苏省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认定——这是海安市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团队负责人、“90后”吴朋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眼里满是自豪:“我们的无人驾驶扫地车是全国唯一能批量生产的,每月下线200台左右。”团队里,有从外地回来的程序员,有放弃上海offer的算法工程师,大家常说:“在家乡能做前沿技术,为啥要往外跑。”
实习虽短,收获却很多。苏州大学大三学生储彤实习岗位是锂电池装配辅助工。“在校每月要2000多元生活费,这次实习差不多能解决半年开支。”储彤说,两个多月的实习,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青春不必只向远方追逐,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同样能走出精彩的逐梦路。 本报记者 赵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