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木
八一建军节的第二天,我来到如东袁庄镇时桥村,听抗战老兵苏银才老人讲他的抗战经历。
苏银才老人是袁庄镇时桥村人,生于1924年,今年102岁。老伴比他小9岁,也已93岁高龄。老两口住在一幢小瓦屋里,今天,因为老人身体不太舒服,儿子把他接过来,正好让我们遇上。
苏老坐在儿子家厨房里的一把椅子上。虽然已是期颐之年,看上去却不太像,特别是那双眼睛,很有神,透着一种倔强。老人说话嗓门高,中气足,只是耳朵有点背,要人在他耳朵边大声喊,才听得见。
老人1942年18岁参军,是一位抗战老兵。父亲在苏银才14岁时就去世了,母亲随后改嫁。苏银才没地方去,伯母苏子香看不过去,就把他收留在身边。苏子香是共产党的乡长,苏银才平时帮她跑跑腿,送送信什么的,也可以算是参加革命了。苏银才亲眼看到日本鬼子在家乡烧杀抢掠、胡作非为,决心为乡亲们讨伐血债。1942年,新四军动员参军,苏银才踊跃报名。伯母担心他年纪小,便把他托付给自己的熟人、如皋(东)县的组织科长李玉仁。这时,李玉仁也从地方上升到主力,担任新四军八团政治处主任,他便把苏银才安排在团部当通讯员。
四处放枪,救下李玉仁
1943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苏银才跟李玉仁等人行进在丁埝北边的一条小路上,不料,他们在路上碰到鬼子。枪战中,李玉仁不幸中弹。眼看李玉仁有被俘虏的危险,苏银才急红了眼,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保护李玉仁!苏银才一直把李玉仁当成恩人。李玉仁像大哥一样,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教他学习识字,让他懂得许多革命道理,现在怎么能眼睁睁让恩人被鬼子带走呢?他急中生智,举枪对敌人打了几枪,立即跑到西边朝敌人开了几枪,再跑到东边打几枪……这边打打,那边打打,敌人搞不清情况,不知道我方有多少人,又见天色渐渐暗下来,不敢恋战,悄悄溜走了。苏银才用游击方式吓跑鬼子的事传开来,一时间成为“神话”。苏银才不要命地跑东跑西开枪救下李玉仁,也让李玉仁很是感激,从此,两个人更是如亲兄弟一般。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安徽某部队政委的李玉仁,来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望这位当年的“小老弟”。
两年后,苏银才申请到连队当战士,不久后当上班长,1944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又当上排长。
拼刺刀,杀死6名鬼子
最令苏银才老人感兴趣的话题是他在沙家庄打鬼子的事。老人跟我说了好几个他参与打仗的老地名——沙家庄、王家潭,都是抗战时期如东县很有名的地方。沙家庄地处马塘与丰利之间,向北五公里是丰利,向南五公里是马塘,这里水网密布,是我党政机关和我军经常驻扎的地方。
沙家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历代有“跳马伕”祭神驱邪震慑敌人的传统,因此又被称为“马伕村”。1940年,新四军东进后,粟裕、姬鹏飞、陶勇、叶胥朝等常率队伍驻在这里。沙家庄的郭氏家族积极支持抗战,多次慷慨解囊为我方部队解决军粮等军需物资。如东县第一任县长叶胥朝把儿子寄养在沙家庄郭可守家,直到抗战胜利。这段历史在《如东县志》上有记载。
那天,苏银才所在部队在沙家庄与敌交火。老人清楚地记得,那一战,他们的对手是一千多个日伪军。战斗打得很艰苦,很胶着,最后是白刃战,冲在苏银才前面的3名战士都中弹牺牲了,看到战友倒在眼前,苏银才怒火中烧。他端起枪冲了过去,敌人没发现他,等看到他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开枪,举起刺刀朝他猛刺过来,眼看刀尖就要戳到苏银才的时候,苏银才身子忽然一闪,刺刀一下戳进他身后的树上,趁鬼子使劲拔刀的时候,苏银才一甩枪拐,砸在鬼子的脸上,鬼子惨叫一声,倒了下去。正在这时,后面上来一个大块头鬼子,从身材上看,自己肯定不是他的对手,这时的苏银才根本来不及多想,随手扣动扳机,一枪打在鬼子胸口,鬼子应声倒下。后面,第三个鬼子见前面两人没能拿下苏银才,正有点犹豫,苏银才飞起一脚,正踹在鬼子的胯裆处,疼得他龇牙咧嘴,一屁股坐在地上,又被苏银才赶上去补了一刀……后面还有3个鬼子,吓得不敢上来,又被苏银才连甩带刺一一解决了。沙家庄战斗,苏银才一人刺死6名日本鬼子,老人说这事是上了报纸的。百岁老人的眼睛里那种异样的光,可以想象当年那目光是何等威风,何等具有震慑作用。
打江阴,身负重伤
苏银才老人兴奋地告诉我,他的福大命大,让他有机会看到新社会,看到他的战友们拿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抗战期间,他先后参加大小战斗37次,负伤一次,那是在王家潭战斗中,敌人的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两条小腿,但没有伤到骨头,只经过不长时间的治疗就又康复投入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在江阴战斗中,他又负过一次伤,这次可没有那么幸运,从此再也没有能回到部队。渡江战役在即,敌人在长江沿线布下重兵,扬言要让共产党解放军下长江喂鱼。江阴那一仗很难打。敌人修了一层又一层碉堡,炸掉一个,后面又有一个,在炸掉两个碉堡后,苏银才带头冲锋,一颗子弹从他肩部穿进去,从胸腔穿出来,他一下子昏迷过去,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医护人员说他能够活过来简直太神奇了,因为子弹距心脏太近,偏离一点点就没命了。他的残废等级本来是二等乙级,后来在抗美援朝期间,全国上下动员“捐献飞机大炮”,苏银才自愿降了一级,把二等捐成了三等。说起这些,老人显得很平静,因为他无怨无悔,他说能够享受到现在这样的待遇很知足,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自己该是多么大的福分。
我看到老人的一大堆奖章,夸他为革命作出大贡献。老人说,奖章对他来说没有多大意义,到时候将随他而去了。是的,老英雄们对荣誉都看得很淡,他们只希望自己流血奉献的社会,能够朝着他们当年的信仰和理想方向发展,他们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