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也说寄自南通的侵华日军书信与照片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A07版:城市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羌松延

近日有一份重要的日军侵华罪证——当年寄自南通的日军书信(原件)一封及所附太阳旗升在南通钟楼之巅的原版银盐老照片一幅——吸引了各大媒体跟进报道或转载,连央视网、光明网等央媒也予以关注。这份信息丰富、极为珍贵的史料来自日本,由著名收藏家、海门融创博物馆创办人谢松华老师与一位南通籍在日企业家跨国寻访而得,其拳拳爱国爱乡之情,令人钦敬。然而,经认真研读后发现,相关报道中的解读似有值得商榷之处,于是便比对了有关史料,草成小文,盼能抛砖引玉,助力更接近史实。

首先,关于信中人物与身份。写信者为侵华日军津田联队渡边队分队长横山久男军曹(相当于中士)。横山久男在信中介绍了其部下、上等兵“一夫君”入伍后的情况,重点告知其在唐家闸附近遇袭身亡及火化的经过。而收件人市川圭音子显然是战殁者“一夫君”的家人,由此或能推测该战死者的姓名为“市川一夫”。明确了收、寄双方身份与信件内容后便知,该信件并不属于家书范畴。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时间认定。因信中落款处未署明日期,而军邮信件又无日戳,故无法直接认定写信时间。而此前将信中所记战斗认定为南通沦陷日之事,则完全忽视了两次出现在信件中的“十二日”(其中一处依稀可见“七月”两字,这与信件开头的天气炎热等语内容相吻合)这一重要信息。由“十二日”三字便可推断,“一夫”肯定死于南通沦陷之后,即不早于1938年4月。

排除原先认定时间的第二个依据是南通沦陷日的日军参战部队。在笔者搜集的与南通沦陷有关的当年日军画报、日本兵日记及新闻报道中,凡提及参与1938年3月17日江滩登陆、侵占南通的日军部队的,均未出现“一夫君”所在的津田联队。在该信件被披露后,笔者又查找了日军在入侵南通前制定的作战方案,其情报搜集之细致准确、登陆作战计划(含登陆演习)之详实具体、各军种配合之紧密无间,令人咋舌。根据101师团“TS(按:日军作战代号,T、S分别代表南通、崇明岛)作战参加部队兵力编组”情况可知,为登陆并侵占南通而组成佐藤支队,主力为少将旅团长佐藤辰参的“步兵第百一旅团(步兵第百四九联队欠)”。查阅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101师团序列,其中,佐藤的101旅团辖101(饭塚)与149(津田)两个联队。而在内容更为详细的《佐藤支队上陆部署》中,也不见津田联队一兵一卒。作战方案都明确显示,津田联队未被安排参加首次登陆南通之战。

那是否可能在战前调整兵力安排,临时派由津田联队参战呢?查阅《步兵第149联队战史(津田大佐回想手记)》,1938年3月津田部队一直驻守于上海龙华一带,而其联队史则有“四月一日,津田部队第二大队在通州上陆,与已进入东台的百一旅团本队会合”等记录,由此即排除了津田部队在南通沦陷日参战的可能,同时也一并否定了横田信件所记交战及所附钟楼照片发生于3月17日的说法。

然而,津田联队与南通的记录也不止4月1日这一次。据该部队“舟艇队行动”之记载,他们曾由海安出发,于7月10日安全抵达唐家闸附近集结。又据岩下少佐所记《步兵第百四十九联队命令》等,该部随后由船舶分批输送离通,经南京转往庐山等地,参加武汉会战。上述诸多信息,与信中所记“一夫君”在舟艇行进时遭猛射致死一事颇为密切。

此外,关于这份史料的另外一些说法也不太准确。如日军“将钟楼上的对联刮得一干二净”并不属实,该石刻对联至今仍在原处,也未见明显的损毁痕迹。而7月21日《现代快报》中对信里提到的抵抗力量的解读,其中“可能还有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武装”一说也有不妥。随手翻阅一本南通党史书籍便可知晓,1930年前后,南通地方党组织屡遭破坏,而“1933年6月,因叛徒出卖,刚刚建立起来的南通地区党组织遭受毁灭性破坏。”直到南通沦陷后,为领导南通一带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共江苏省委于1938年8月建立了江北特委,从上海派来了党员,南通地区的党组织才得以恢复。由此可见,在信中涉及的时间范围内,南通地区尚无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武装开展活动。

尽管媒体报道中对这份史料的解读存在瑕疵,且此前也早有佐证南通沦陷的日军文字或照片被发现,但这丝毫无损于该史料的历史价值。它真实地反映了侵华日军在南通的活动轨迹,承载着那段惨痛的民族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值得专业人士与爱好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此类民间收藏对于补充历史细节、丰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应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重视。总之,作为抗战的一手史料,无论是日军信件原物,还是原版银盐老照片,都以其不可辩驳的真实性,成为揭露日寇侵略罪行、回顾南通军民抵御外侮历史、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真实、最具说服力的实物例证,并时刻警示着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