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老人来到市老年康复医院血液肿瘤科复查,医护人员都为他的变化感到由衷开心。两年前,朱老伯可是坐着轮椅来就诊的。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对抗病魔,才有了他现在的变化。
2023年9月,65岁的朱老伯因“左下腹及左下肢肿胀疼痛1个月”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原来,8月开始,他左腿开始肿胀,左下腹部能摸到一个拳头大的肿块,一阵阵疼,疼得晚上睡不着觉,还总是盗汗。当时在当地卫生院检查,尿酸671.4umol/L,血沉74mm/h,都明显偏高。全腹部增强CT显示盆腔左侧及左侧腹股沟区有多发占位,怀疑是淋巴瘤,经过穿刺活检,考虑为恶性肿瘤。9月,朱老伯来到市老年康复医院进一步治疗。
入院时,朱老伯疼痛得只能坐着轮椅前来,结合各项检查,确诊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这是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起来并不容易。
确诊后,市老年康复医院副院长岑海燕带领医疗团队马上制定了化疗方案。但第一次化疗后,问题就来了。朱老伯出现了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都减少了;还出现了粒缺、发热,肺部也受到了感染。更难受的是,他得了重度口腔溃疡,固体食物根本吃不了,只能喝点流质。
面对这些情况,岑海燕团队一步步处理。针对骨髓抑制,及时用了升白细胞、促红细胞生成和升血小板的治疗;为了防止粒缺时感染加重,采取了保护性隔离措施;发热和肺部感染就用抗感染治疗控制;口腔溃疡则补充维生素,还配了专门的漱口液帮他减轻疼痛。
治疗期间,医护人员特别注意细节。朱老伯的体重变化、每次化疗的剂量调整,都要仔细监测;生化指标定期复查,根据结果调整方案。每次查房,医生都会仔细问他哪里不舒服,护士也会按时提醒用药。朱老伯因为疼痛和胃口情绪低落时,大家就陪他聊聊天,讲讲治疗的进展,让他放宽心。
2024年1月复查,肿瘤活性控制得不错,但新发现了耻骨骨质破坏和双肾囊肿的问题。岑海燕立刻组织团队重新研究病情,结合新的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他们多次和朱老伯及家属沟通,讲清楚为什么要调整方案,可能有什么效果,需要注意什么,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确定了更适合的新方案。
坚持下来,效果慢慢显现。今年1月的CT复查显示,朱老伯腹盆腔及后腹膜已经没有明显的肿大淋巴结了,之前的疼痛和肿胀基本消失。胸腹部CT里只有一些陈旧性的小问题,身体各项机能都在慢慢恢复。从坐轮椅入院到自己走进科室复查,从疼得睡不好到现在精神十足,朱老伯的变化,就是对医护人员最好的肯定。
现在,朱老伯每次来复查,都会和医护人员热情打招呼,说说自己康复的日常。他常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些医生护士让我重新能好好走路、好好生活。”这句简单的话,藏着患者对医护人员最深的感激。
·凌燕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