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彭军君 通讯员沈继超)近日,启东国道345K19+700~K22+136上行、K20+000~K22+136下行路段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开展预防性养护施工作业,这是该技术在启东干线公路首次应用。
就地热再生技术是沥青路面高效养护革新手段,通过现场加热、翻松旧路面,添加再生剂和新料后重新拌合摊铺,实现旧料就地循环利用。相比传统工艺,其无需大量外运废料,能缩短工期、降低交通影响,兼具经济、环保与高效性,适用于交通繁忙路段的轻微病害养护。
施工现场,复拌就地热再生机组采用流水线作业模式,在操作手指挥下加热、翻松路面,添加新沥青、再生剂等材料后,再经热态拌合、摊铺、碾压,实现旧沥青铣刨料就地循环利用,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让路面“重获新生”。且施工时无需封路,仅占用一幅车道,其余车道正常通行,最大限度降低了对沿线百姓日常出行的影响。
此次国道345预防性养护工程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实现路面快速维修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废旧材料的循环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未来,启东公路部门将继续探索应用路面预防养护新技术,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公路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