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崇川区慈善会“狼山钢绳扶困基金”第十四次善款发放仪式在江苏狼山钢绳股份有限公司举行。
当天受助的学生共有74人,小学生每人3000元,初、高中生每人4000元,本科生每人5000元,发放助学金共计25万元,发放善款分5批进行。部分未到会的受助对象,救助款也已汇至其提供的银行账户。
江苏狼山钢绳股份有限公司秉持“慈心为怀、善举济世”的理念,帮助困难学子圆梦校园、追逐理想。自“狼山钢绳扶困基金”2018年设立以来,企业不仅带头奉献,更带动爱心“滚雪球”,每年发动员工及关联企业共同参与捐赠,将爱心传递、让温暖延续。截至今年8月,“狼山钢绳扶困基金”共募集到善款近600万元,助困和助学共计519人次。
崇川有崇德向善、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从张謇先生“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慈善情怀,到磨刀老人吴锦泉、修车老人胡汉生、“莫文隋”、“知心奶奶”等一批又一批好人好事接连涌现,慈善已成为崇川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 ·马达·
就业服务零距离
岗位送到家门口
8月17日,文峰街道、新城桥街道、学田街道、狼山镇街道联合快就业平台共同主办的“苏心所向·超职有你”主题招聘活动,在文峰城市广场“苏超”第二现场观赛点举办,将体育赛事观演与就业服务有机结合。
活动现场汇聚了64家区域优质企业,提供涵盖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就业岗位。主办方特别设置了就业政策咨询专区、职业技能培训报名点及“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特色展区,为球迷和求职者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文峰街道厂南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作为本次活动的服务主体,发挥社区基层服务优势,实现就业服务“零距离”。活动既丰富了市民观赛体验,又通过“沉浸式”招聘场景的创新设计,提升了公共就业服务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葛樾·
体验非遗文化
感受传统魅力
近日,南通大学“通城筑梦”实践团联合崇川区钟秀街道百花村社区,在社区活动中心举办非遗主题体验活动,组织社区青少年儿童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以“主题宣讲+现场展示”的形式,向青少年儿童普及非遗知识,介绍非遗的传承价值与时代意义,引导孩子们认识到非遗是连接历史、当下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是凝聚民族情感、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力量。
在具体实践环节,实践团重点展示了剪纸、皮影戏两项非遗技艺。讲解剪纸艺术时,成员们结合其历史渊源,指导孩子们动手实践,在互动中加深对传统技艺的理解;介绍皮影戏时,通过道具展示和现场表演,让孩子们感受这项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并鼓励他们参与操作,激发兴趣。实践团还通过口头讲解与纪录片播放相结合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泥塑文化。
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社区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更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为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奠定基础。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持续与社区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助力非遗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 ·朱炫烨 陆钰嫄·
低保助学双保障
暖心帮扶润无声
近日,任港街道姚港社区为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困难学子张倩(化名)落实低保政策并争取多项助学帮扶,用暖心举措为寒门学子托起求学梦想。
18岁的张倩今年刚结束高考,接连遭遇家庭变故。2019年母亲病逝后,今年父亲与祖父又相继离世,现仅靠75岁祖母张兰(化名)的退休金维持生计。社区民政专员在走访中发现该家庭困境后,立即启动帮扶机制:一方面协助准备材料办理低保,多次对接相关部门加快审批流程,于8月成功办结;另一方面联动临时救助政策解决燃眉之急,并通过“金秋助学”项目争取到4000元助学金,切实减轻就学经济压力。
“感谢社区为我们撑起希望。”张倩表示,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据悉,该社区将持续关注特殊困难家庭,通过“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机制落实民生保障。 ·唐媛媛·
防溺宣传进社区
多方携手护成长
近日,和平桥街道北濠东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联、关工委联合开展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吸引了众多社区青少年参与。
活动现场,志愿者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真实案例分析,向青少年们详细介绍了溺水的危害、常见原因以及预防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强调了防溺水“六不准”原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青少年不擅自下水施救。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活动还设置了互动体验环节。在模拟溺水救援演练中,志愿者亲自示范了如何正确使用救生圈、竹竿等救生设备对溺水者进行施救,进一步加深了对溺水急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孩子们纷纷踊跃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防溺水知识牢记于心。
此次防溺水宣传活动的开展,让社区青少年们深刻认识到溺水事故的严重危害,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赵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