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南通一院率先开展地区淀粉样蛋白(Aβ)PET/CT脑显像检查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A0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8月18日下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成功将国内首款获批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的Aβ-PET显像剂——氟[18F]贝他苯注射液应用于两名临床患者,辅助患者诊断了阿尔茨海默病。这是南通地区首次使用该注射液对临床患者进行检查。

今年77岁的刘大爷(化名)是南通地区首位使用氟[18F]贝他苯注射液的患者。两年前,他出现记忆力减退伴言语表述不清等症状。起初家人并未意识到老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然而一年前,他的症状加重,家人才带他来到了南通一院神经科门诊就诊。

神经科主任朱向阳为刘大爷做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最终结果有26分,提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不等于阿尔茨海默病,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中间状态。这让患者一家犯了难,“如果是阿尔茨海默病就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朱向阳介绍,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脑内有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该病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在AD临床症状出现前15~20年,脑内就会有Aβ斑块的出现,逐渐积累的Aβ斑块,就像脑里面有一块橡皮擦,这个橡皮擦会慢慢地把大脑的记忆给擦掉,从而出现记忆力下降、智能受损。

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祁荣兴介绍,以往AD的诊断一直缺乏直接检测Aβ斑块的手段,导致难以明确诊断。如今这项新的无创的Aβ-PET/CT显像技术可以很直观地反映脑内Aβ斑块沉积的情况,为AD诊断提供最直接、最有力的影像学证据,是目前临床活体评估Aβ病理负荷的重要参考标准。

18日下午,南通一院核医学科团队成功为刘大爷行脑内β-淀粉样蛋白(18F-AV1)PET/CT显像。检查结果显示:大、小脑皮质Aβ(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刘大爷最终确诊阿尔茨海默病,为后续神经科的治疗提供了科学的诊断。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患者提供了合规、精准且科学的诊断手段,将有力推动南通一院阿尔茨海默病诊疗一体化服务的进程,也标志着南通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领域迈入了一个更加先进、精准的阶段。

·朱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