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的理念,今年以来,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紧密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国家、省、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项工作部署,聚焦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学科专科建设突破、运营效率优化及智慧医院建设等重点领域,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朝着把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三甲综合性医院,以及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长三角北翼高水平医疗服务基地、南通卫生接轨上海“排头兵”的目标稳步迈进。
专科建设硕果累累 诊疗能力再攀高峰
最近,家住如皋的七旬老人张大爷被一个“难言之隐”困扰——排尿变得困难不畅,甚至还出现了尿血。他不敢耽搁,慕名前往市一院检查,结果被确诊为前列腺癌。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及与家属的沟通,泌尿科团队决定为张大爷实施更精准、更微创、更安全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手术当天,市一院泌尿外科主任郑兵坐在几米外的主控台上,手指轻动操作杆,机器人的“手臂”就在患者体内精准响应。在三维视野下,前列腺侧方的神经血管束、耻骨后的细微组织都清晰可见。团队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些“生命要道”,完整保留了控制排尿和性功能的关键结构。仅一个多小时,手术就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极少。术后,张大爷恢复迅速,不久后便康复出院。
瞄准高水平专科建设目标,今年以来,市一院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丰收,成功新增普通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重点专科阵容显著扩大,目前达20个。此外,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已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巩固了市级优势专科集群。
在特色科室做大做强的同时,新兴学科正在稳步成长。日前,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技术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审核,并获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批准,于7月25日起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此次技术获批试运行,不仅是医院在生殖医学领域专业实力的有力见证,更为南通地区及周边的不孕不育夫妇获得规范、优质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增添了一份切实的保障与温暖。”市一院医务处处长沈君华说。
在学科建设中,市一院重点围绕MDT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向中心化和集群化发展,肿瘤服务能力提质升级。为有效整合院内优质医技资源,最大限度提升疑难疾病患者就医体验感和诊疗满意度,医院大力推动肿瘤多学科会诊工作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已成功组建并常态化运行包括不明原因肿瘤、肺部肿瘤、泌尿系肿瘤、甲乳肿瘤、胃肠道肿瘤、妇科肿瘤、肝胆胰肿瘤在内的7大方向的多个MDT团队,并积极探索将MDT模式向更多非肿瘤病种拓展。同时,积极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MDT团队实行同质化管理,全面提升MDT运行效率与质量。实践证明,MDT模式的深化有效整合了院内优质资源,为肿瘤患者提供了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显著提升了全院复杂疑难肿瘤疾病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该院心电诊断中心、临检中心等区域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安宁疗护与医养结合工作有序开展,学科体系更加完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跨越山海践行初心 医疗援外书写大爱
近日,中国驻圭亚那大使馆联合第20期中国(江苏)援圭亚那医疗队,前往圭亚那乔治敦希望之家孤儿院开展爱心活动,为36名儿童提供健康体检并送上关怀与礼物。
活动中,援圭医疗队现场为孩子们测量身高体重、评估生长发育,进行心肺听诊、皮肤筛查、骨骼检查及视力检测。在发现数名儿童体温偏高疑似流感后,医疗队当即赠送退烧药,并发放流感科普手册,同时用通俗语言讲解健康常识,将中国的公共卫生经验转化为适应当地需求的健康服务方案。
去年9月,来自南通一院中医科、麻醉科、烧伤整形科、肝胆外科、妇科、眼科、肾内科、影像科、骨科、病理科10个科室的11名援外队员踏上前往圭亚那首都乔治敦的征程,开启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工作。
一年来,医疗队通过人才培养、联合研究、技术交流、送医下乡等多种模式,将“输血式援助”转变成为“可持续的造血”式帮助,为受援国培养了众多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人才,持续贡献解决健康问题的中国方案。医疗队持续开展中圭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目前已经完成7名当地高年资医生赴华进修前的在圭规范化培训。依附中国医疗队微创外科中心、肝胆胰外科中心、眼科中心、中医中心、疝疾病中心等平台,目前为止在乔治敦公立医院及林登医院累计完成门诊约11130人次,择期急诊手术2034台,处理危重病人155人次,中医治疗2898人次。开展各类新技术100项,开展各类规范化培训140次。其中荧光腹腔镜技术、用于分娩的电子镇痛泵技术、创伤疤痕修复重建技术、可视化引导穿刺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当地空白,切实有效地帮助圭亚那将医疗卫生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圭亚那卫生部的倡导下,医疗队与圭亚那行政3区基层医院西德梅拉拉医院合作开展“中国医疗队手术日”活动,定期派遣医疗队员通过多学科手术巡诊,涵盖普外科、妇产科、麻醉科、整形外科等专科,并根据需要,通过手术实践、模拟操作、疑难病例会诊等形式培训带教当地医护人员,增强西德梅拉拉地区医院诊疗能力。目前已经完成各类复杂手术20余例,带动了圭亚那基层卫生水平的发展。
此外,医疗队定期组织开展义诊巡诊、送医送药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便捷医疗服务。通过与圭亚那卫生部及印第安人事务部合作开展“健康部落”系列义诊活动,医疗队深入圭亚那10个行政区,多个偏远村落,累计开展30场大型义诊,显著缓解了当地缺医少药的卫生状况。
空中救援彰显实力 服务社会履行担当
“我们将从海上转送一名突发急症的病人到医院,请准备接收。”6月7日下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处应急办公室突然接到指令,南航通用航空公司即将用直升机从海上转运一名急症患者入院。情况紧急,医院救治应急预案随即启动。
下午5点50分,在螺旋桨的轰鸣声中,救援直升机缓缓降落在了医院楼顶的停机坪上,医护人员立刻推着急救床来到直升机旁,将病人从直升机转运到急救床上。不到3分钟,病人到达急诊抢救室。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该患者为急性心绞痛,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医院心内科随即将病人收治入院,并展开后续检查。经过冠脉造影检查后确认,患者为心脏血管阻塞,医生立即为其实施了手术,在植入了两枚支架后,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也趋于平稳,这宣告了南通首例直升机海上应急救援直达院内的救援行动圆满成功。
市一院承担着区域内各类紧急医疗救援任务。2021年11月,该院成为江苏省首家水上紧急医疗救援基地。此次空中救援的成功,标志着市一院紧急医疗救援能力实现从传统陆地向“海陆空立体化救援”的历史性跨越,将更好地保障南通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既要让患者满意,更要让社会满意。为彰显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今年以来,市一院强化应急保障能力系统化提升,着手组建并培训院内背囊化应急医疗救援小分队,加强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的储备与管理。组织开展了专项应急演练,并积极参与全市防汛抗旱综合应急演练。在成功创建“江苏省水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基础上,开展启用屋顶停机坪的应急实战,着力构建“海陆空”一体化的立体救援新模式。圆满完成了南通国际马拉松等多项大型活动的现场医疗保障任务。牵头南通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40余所中小学脊柱侧弯筛查和全市前列腺健康筛查,并配合做好全市妇女两癌筛查等。
作为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考点,市一院承担了南通、扬州、泰州三地考生的技能考试任务。截至目前,该院顺利、规范地完成了三地共计3766名考生的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组织工作得到上级部门高度肯定。
“国考”斩获A+佳绩 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程
付出终有收获。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平台公布了2023年度三级公立医院国家监测指标考核结果。南通一院在全国1588家三甲综合性公立医院中评定等级为A+,综合排名跃居全国前10%,标志着医院综合实力迈入全国前列。
“我们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以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立柱架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坚定不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市一院党委书记卢红建介绍。近年来,医院聚力攻坚医学科技前沿,全面开展手术机器人等高精尖技术应用,成功实施人工心脏植入术等多项区域内首创或专业领域高难度手术,构建起精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诊疗体系;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全流程’可视化导诊”“爱心接驳车”“环院公交”等暖心服务,生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百年如一日 人民满意始终为第一”的使命内涵。通过“技术攻坚、服务革新、管理创新”三擎驱动,在医疗技术能级跃升、服务品质内涵升级、品牌价值辐射引领三个维度实现系统性突破,打造了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荣誉是责任,更是新的起点。以此次“国考”荣膺A+为契机,市一院进一步深化国考指标精细化管理,建立月度、季度监测通报机制。“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涵盖手术占比、四级手术比例、微创手术占比、日间手术占比、平均住院日、药耗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等关键指标的月度、季度数据监测、分析研判与定期通报机制,实现动态追踪、精准调控。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迈入闭环管理新阶段,每月定期分析相关病种数据,结合医院实际个性化设定目标值,强化过程考核与结果应用,有力促进了相关病种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水平。”市一院副院长季建峰说。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作为‘城市的守护者’‘人民的服务者’‘医学的探究者’,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始终不忘‘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卢红建表示,未来,医院将锚定高水平研究型智慧医院与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以技术创新开辟具身智能新赛道,以服务革新探索智能时代医患交互新范式,以管理焕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健康南通建设贡献更具引领性的实践方案。
·沈君华 钱益 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