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龙
2025年5月28日,笔者走进如城街道陆桥苑一座老宅,拜访了苏纯老人。99岁高龄的老英雄静静地坐在轮椅上。提起抗日烽火岁月,他如数家珍般道出了一件件往事……
1941年秋,刚满14岁的苏纯在原如西县滨江中学读初中时,听到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邹韬奋先生做形势报告,在尔后举办的师生座谈上,先生认真回答了一批如西少年提出的问题,有的问得很幼稚,但先生均耐心作答。时至今日,邹韬奋先生俊朗儒雅的风度,依旧留在苏纯老人的脑海里。
1944年12月,经时任如西县委书记周特夫介绍,苏纯与大哥苏德馨(曾任如皋县委早期领导人)的儿子苏绍光以及八哥苏伟一起参军,先到苏中公学(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学习。当时苏中公学设在宝应县曹甸镇金吾庄,由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担任首任校长。回忆奔赴苏中公学的一路坎坷,苏纯老人的表情凝重起来,他说:“我们先坐船,后来船不能坐了,就专挑偏僻的小路走。为了过封锁线,基本上都是晚上走,有时需蹚水过河,有时要过独木桥。有的桥面钉了几块破木板,风一吹就摇摇晃晃的,我们只好匍匐着爬过去……”几十年过去了,那些艰难跋涉的往事,他依旧记忆犹新。
历经千辛万苦,苏纯一行三人终于找到了苏中公学。在那里,他们学文化知识、学军事技能,接受了严格的纪律教育。1945年的苏中大地,战火与希望交织。在苏中公学的青砖瓦舍里,18岁的苏纯紧握钢笔,郑重写下入党申请书。指导员将他唤至河畔垂柳下谈心,“从近处看,为了更好地在党指挥下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往远处看,为了解放全人类……”指导员的亲切话语,如同火种深深地埋进了他的心房,在烽火岁月里熊熊燃烧,照亮了他九死一生的革命征程。不久,苏纯由冯乃光、张联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8月,苏中军区准备进行大反攻,先打日伪占领的兴化城。但是要攻打兴化,必先拿下大周庄。大周庄守敌是伪军38师148团。镇上有大小围子,又有几十个明碉暗堡,易守难攻。苏纯所在部队奉命将它拔掉,为全旅开路。
大周庄的硝烟,是苏纯军旅生涯的第一课。初上战场,他耳畔满是震耳欲聋的枪炮声,鼻腔里全是血腥味,新兵的他双腿颤抖如筛糠。当日本兵的狼狗伸着舌头向他扑来时,他扣动扳机不松手,竟将一梭子子弹打光了。生死关头,是班长稳准的一枪,打死了狼狗救了他的性命。战后的总结会上,苏纯涨红着脸做自我批评。后来班长手把手教他如何打移动目标,如何算准提前量。让他明白,当个合格的战士,仅仅勇敢无畏还不够,必须练就一身武艺,具备过硬的杀敌本领。
兴化县城位于六河一湖交汇处,城防坚实,固若金汤。伪军第二十二师5000余人驻防在此。苏纯老人回忆,为了接近兴化城,部队有的坐船,有的泅水,有的从草荡子里蹚水过去……高耸的城墙外全是我们的攻城部队,战友们都杀红了眼。由于兴化城地形狭长,攻城部队难以展开,日伪军凭险顽抗。我攻城部队前赴后继,伤亡很重。他记得从担架上伤员身上淌下的血,把草荡子都染红了。苏纯攥紧拳头,发誓要为战友讨还血债。第二次冲锋时,部队首长用仅有的一门82炮,对准兴化城墙猛轰,终于打开了缺口,苏纯和战友们勇敢前进……在这场战斗中,苏纯所在班的班长和副班长都牺牲了,班里10多个战士只剩下包括他在内两三个人。苏纯老人说,这是苏中军区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无数烈士鲜血染红的战旗,在兴化城头高高飘扬。
1945年9月,刚刚打完兴化城,苏纯所在的部队来不及休整,又调头南下,参加围攻如城的战斗。如皋古城城墙高大结实,护城河河宽水深。已任副排长的苏纯清楚地记得,如城那年的中秋夜没有月光,暴雨倾盆如注。作为突击队队员的苏纯,跟着用八仙桌覆盖湿棉被做成的“土坦克”,一步一步逼近护城河。走在前列的战士,被河面上的电网击倒,后续部队继续冲锋陷阵。攀爬毛竹梯时,苏纯左右腿均被敌人刺中,他却浑然不觉,直到登上城墙头后,才发现自己负了重伤。这场战斗,他的营长马进富永远倒在了阵地上。据《如皋党史》记载:苏中军区部队共毙俘伪独立第十九旅旅长孔端五以下3000余人,缴获长短枪2600余支、机枪22挺、迫击炮2门、汽车6辆。苏纯因作战勇敢,又有文化,如皋战斗后被调到团部,不久随部队一路北上,奔赴东北战场。
多年以来,苏纯老人总喜欢一个人到当年的如皋城西门外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后来年迈走不动了,他让儿子用轮椅把自己推到西门外,一坐就是半天。老人常在心中唠叨:“战友们,我想念你们啊,想去与你们见面叙旧……”
腥风血雨吹不散老人的记忆,那些与战友生死与共的情谊,永远铭刻在他的生命里。每当提及往事,苏纯老人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那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血色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