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超大的导航屏幕,自动泊车系统、智能语音播报,这些智能功能可齐全了,一点不比城里人的豪车差。”16日,50岁的刘根强开着新买不久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乡间小路上,车尾的绿色牌照在阳光下亮得晃眼。
两个月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组织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首站活动在如皋启动。刘根强的这辆车便是在那场活动中购入。
新能源汽车从城镇驶向乡村,不仅重塑了农村出行“绿色版图”,也让如皋找到新的发展风口,加快推进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产业发展与消费应用的“双高地”。
全国试点,乡村出行升级
“可以试驾吗?”“电池续航能力怎么样?”“现在买有优惠吗?”6月14日至15日,70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如皋平园池村农耕民俗文化馆广场亮相,150余辆展车涵盖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看车、咨询、试车的村民络绎不绝。
江苏益昌集团作为如皋本土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在如皋这片沃土上耕耘成长,名列新能源百强榜第五十七名。在新能源汽车下乡首站活动中,展销了比亚迪腾势、小鹏、零跑、埃安等多种新能源汽车品牌。在集团董事长鞠昌明看来,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是一个促进农村发展、汽车制造、汽车消费发展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战略行动。
2025年,如皋积极落实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果:焕新座驾3521辆,政府补贴3363万元,带动消费5.25亿元。在如皋不少乡镇学校,每到放学时间,前来接孩子的家长中,有不少驾驶的都是新能源汽车,家长出行方式的改变,也印证了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在如皋乡村家庭中,正呈现上升趋势。
要吃下新能源汽车这片广阔的乡村市场,道路、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必须跟上,才能让广大老百姓买了车没有“后顾之忧”。
今年4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公示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名单,如皋与如东县以联合试点县形式入选,成为全省3个入选县(市)之一,让出行红利真正触达乡村末梢。
数据显示,当前如皋已建成62座公共充电站,356根充电枪投入运营,其中快充站15座80根枪,慢充站37座204根枪,综合站10座。越建越密的充电设施,满足了城乡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需求。
去年还在为充电犯愁的石庄镇蔡炎村村民高飞,如今指着自家门口新建的充电桩乐呵:“以前新能源汽车出门没地方充电,现在好了,不仅建了公共充电桩,就连自家门口也安装了自用充电桩,非常方便。”
创新为刃,企业向绿前行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下乡首站落子如皋,激发了不少如皋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路径探索。
“新能源汽车下乡,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坚定了车企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的信心。”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如皋公司运营总监顾健表示,这几年纵观国内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这也催动着企业向新能源领域加速转型。
“企业研发的发光格栅产品,目前已经销往全球,每月的出货量约三万件。我们研发的雷达盖板,具有透波、加热除霜等功能,能够满足智能驾驶车辆的使用需求。”顾健介绍,面对竞争激烈的未来汽车市场,企业正致力于从传统汽车装饰件,向光、电、热等集成功能发展,朝着个性化、绿色化、智能化加快迈进。
同样紧紧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跑进新赛道的,还有江苏华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今年4月,一则好消息传来,华永复合材料入选2025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生产线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正在快速加工成型。
“我们围绕新能源电驱动车桥总成等进行创新研发,经过迭代升级,产品突破了基础材料、变速箱总成方案、电驱桥总成方案等‘卡脖子’关键技术。”企业生产负责人说,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以技术创新卷动市场,是企业转型的关键。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在这种重金投入下,华永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屡摘硕果,在2024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旗下子公司提交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驱桥总成设计”项目荣获2024中国汽车供应链创新成果奖。
不久前,总投资5亿元的年产50万套新能源汽车白车身模块化生产项目,签约落户如皋江安镇。老牌企业加速转型,新兴项目不断落地,如皋抢抓新能源汽车“新风口”,推动产业从整车到配套全面向新能源转型。
厚积薄发,产业拔节生长
在追梦新能源汽车的路上,如皋从来不乏底气。
近年来,如皋主动融入开放发展新格局,以国际化、低碳化为主线,提速建设中瑞(如皋)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积极推动与上海嘉定开展氢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合作,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向长三角区域乃至国际拓展。
阳光下的中瑞(如皋)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1200亩的斯堪尼亚如皋工业生产基地正蓄势待发,迎接四季度的正式投产。
作为我国商用车股比放开后首批新进入的外商独资商用车企业,这是斯堪尼亚在全球投建的第三个工业生产基地,也是集团全球最先进、最可持续的工业生产基地。作为传统燃料重卡行业的代表,面对汹涌澎湃的全球电动化浪潮,斯堪尼亚在中国市场也将面临电动化转型的挑战。
今年4月,斯堪尼亚宣布收购Northvolt旗下工业生产部门。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表示:“此举不仅标志着斯堪尼亚在电动化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其未来的市场竞争增添了新的筹码。”
“除了已落户的瑞典外商独资链主企业斯堪尼亚,50亩先导区相继落户际弘、麦杰、颖拓、瀚祈4家企业,实现对外销售2100万元。”中瑞(如皋)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负责人介绍,园区瞄准斯堪尼亚上下游核心企业,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力争集聚一批汽车及零部件、电力及智能装备等优质产业项目。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smvic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如皋市两地氢能与燃料电池检测技术服务平台揭牌,到建设燃料电池整车和关键部件实验室,再到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如皋与上海嘉定在氢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入,双方在产业、基金、人才等多个领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为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能。
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如皋形成了以斯堪尼亚、势加透博等企业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产业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今年上半年,如皋六大产业链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8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1.5%、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陈嘉仪 本报通讯员 蔡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