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婕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公平与正义始终是人们坚守的价值底线。近年来,从社会面看,一些破坏公平原则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背后反映出的是“腐败亚文化”的阴影,正悄然侵蚀着社会的公平根基,亟待我们深入剖析并加以整治。
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腐败亚文化”的迹象并不鲜见。从孩子入学时家长想方设法托关系进所谓的“好学校”,到求职者期望通过人脉而非能力获得心仪工作;从患者就医时担心不送红包就得不到妥善治疗,到一些人在办理各类政务事项时总想着找熟人“通融通融”。许多人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当自身利益相关时,却又因害怕吃亏而不自觉地参与其中。这种心理的恶性循环,加上一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利者的“示范效应”,使得“腐败亚文化”逐渐在社会中蔓延。
“腐败亚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扩散性,一旦盛行,危害极大。它会败坏社会风气,让人们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度不断提高。在其长期影响下,人们对腐败的道德羞耻感逐渐降低,原本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可能会演变成一种习惯,甚至成为部分人追求利益的“常规手段”,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健康发展。
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文化看似无形,却有着强大的力量,它塑造着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和国家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升学、考公务员、办企业、上项目、晋级、买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国等各种机会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没有机会,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这深刻指出了“腐败亚文化”破坏公平的本质。
从根源上看,“腐败亚文化”是不正确权力观的延伸,既受传统文化中“官本位”、特权思想等糟粕的影响,也受西方利己主义思想的侵蚀。要消除“腐败亚文化”,必须多管齐下。
完善制度体系是关键所在。南通近年来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在公共资源交易、干部选拔任用等领域建立健全严格的制度规范,明确各项流程和标准,减少人为操作空间,扎紧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只有让规则清晰明确,才能减少“歪门道”的生存空间,让人们清楚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加强思想教育是抵御“腐败亚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南通,通过开展廉洁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传播廉洁理念,弘扬清风正气。只有让廉洁思想深入人心,用马克思主义廉洁观武装头脑,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养分,才能让人们从内心深处抵制“潜规则”,自觉维护公平正义。
推动法治建设是破除“腐败亚文化”的重要保障。严格执法能够有效减少权力的自由裁量权,杜绝“寻租”行为。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对违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市积极推进政务公开,鼓励市民参与监督,对发现的违规干预、不正当操作等行为严肃查处,形成强大的法治威慑力。
新时代里,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只有让廉洁文化成为社会主流,让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才能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坚决抵制“腐败亚文化”,守护公平正义的底线,让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追求梦想、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