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反据点斗争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A04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从1944年5月起,苏中四分区党政军民集中力量对日伪展开强大的夏秋季攻势。以反据点斗争为标志,反“清乡”斗争进入主动反击的新阶段。

反据点斗争率先在童家甸打响。童家甸位于如皋(今如东县)掘马南区腹地,是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集镇,只有数十户人家。抗日反“清乡”斗争初期,这里成为如皋县掘马南区抗日军民秘密活动的中心和南通县警卫团经常落脚的地方。

1944年初,日伪进行“高度强化清乡”,在童家甸构筑了据点,成为安插在金(沙)掘(港)线上的“钉子”,对抗日武装的活动构成很大威胁。春夏之际,农田的庄稼长得又高又密,为抗日军民开展游击战提供有利条件。新四军一师三旅和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决定在“清乡”区内对日伪发起以反据点为中心的强大军事、政治攻势。陶勇司令员和吉洛(姬鹏飞)政委商量,令特务四团以攻克童家甸据点为起点,开展反据点斗争。

新四军一师三旅特务四团在团长程业棠率领下从东台出发,穿过日伪竹篱笆封锁线,进入如皋县串场河南的“清乡”区。5月12日,特务四团在掘马南区区队和基干民兵的配合下,一举攻克童家甸据点。13日,日伪重占童家甸,强拉民夫,修筑碉堡等工事,以图固守。19日午夜,特务四团再次发起攻打据点的战斗。突击队员越过壕沟,突过篱笆缺口,迅速登上敌人的营房屋顶,连甩几颗手榴弹。后续部队冲进战场,合力围歼在碉堡里负隅顽抗的敌人。经过3小时激战,新四军彻底解决了敌人的中心碉堡,共炸毁碉堡5座,击毙伪军23人,生俘6人。拂晓时分,附近的二窎据点的日军警备队赶来增援,陷入了新四军的伏击圈。仅10多分钟,大部被歼,武器全为我所获。清晨,战斗胜利结束。童家甸据点的攻克,扩大了抗日军民的活动余地。

海启地区的竖河镇,位于海中、吕四、海东3个区的中心,是沿海一带南北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5月22日晚,东南警卫团一部趁竖河镇据点日军调走、仅有少数伪军驻守之机,发起进攻。突击排首先歼灭了伪军巡逻队,接着突破外围工事,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向纵深进军。警卫团团长王澄、政委洪泽、副政委鲍志椿率领警卫团后续部队在海东区队配合下发起总攻,迅速解决了战斗,参战的民兵和群众随即平毁了碉堡工事。数日后,竖河镇附近的中央镇据点伪军2个班带枪投降。

6月中旬,苏中区党委在《关于当前反“清乡”决定》中指出,反据点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求各地“用一切办法来达到反据点斗争的胜利,使敌人被逼放弃小据点,集中大据点,并使大据点一个个处于孤立局面,然后逐个歼灭。”南通警卫团相继攻下海晏镇、九门闸据点,打通了南通县与如皋县、海启沿海地区的通道。

新四军三旅七团在取得耙齿凌遭遇战胜利后,连续作战,协同四分区特务四团攻打南坎据点。南坎据点是日伪篱笆封锁线东端的一个重要据点,驻有日军一个小队和伪军一个连,加上“清乡”人员约有300人,工事坚固,武器弹药充足。6月27日凌晨,战斗打响。新四军相继攻克地堡、高堡、检问所,日伪军仍负隅顽抗。战斗至下午2时,在全部解决伪军后,新四军向盘踞在主碉堡里的日军发起总攻,击毙日军机枪手,突击组迅速占领碉堡,全歼日军。驻掘港的日军中队长丹木率部来援,被七团伏击,灰溜溜地逃走。南坎据点的拔除,打通了“清乡”区内外的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决胜反“清乡”

夏季攻势中,苏中四分区军民拔除了52个日伪据点,打破了日伪分割封锁。1944年8月底至10月,更大规模的秋季攻势席卷通如海启。日伪刚刚制定的“扩展清乡”计划以流产而告终。

苏中四分区军民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决定性胜利。据统计,从1943年4月至1944年10月,四分区军民作战26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5600余名。在反“清乡”斗争中,四分区军民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作出了重大牺牲,百姓的财物被掠夺、损毁,群众死难上万人,部队指战员伤亡近千人,县、区、乡干部牺牲104人。苏中四分区的反“清乡”斗争是一部壮丽的史诗,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周磊 田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