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苏中《甲申记》诞生、上演记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A06版:城市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左:陈均扮演的陈圆圆与茹志鹃扮演的长平公主。中:夏征农题字。右:当时报纸的报道。

□小祥

“作家茹志鹃在苏中前线剧团演过戏,我在如皋看过她在《甲申记》中演的长平公主,又在苏北看过她在……演的宋美龄。她丈夫王啸平导演过《甲申记》等剧,是位很有学识的剧作家……她哥茹辛也是‘前线’主要演员,后来都回了上海文化界。”——这段话录自“苇航书屋”收存的洪炉写于2013年2月22日的手稿《答彭伟问》。

洪炉(1931—2019),泰兴人,画家、作家和编辑。他是新四军老战士,抗战胜利前后随军暂居如皋等地。洪老所忆王啸平、茹志鹃伉俪的女儿,就是知名女作家王安忆。我爱好文学,如皋又是故乡,故而我经友人协助,挖掘出《甲申记》在苏中如皋等地上演的史料。

《甲申记》的前身是郭沫若先生的史学佳作《甲申三百年祭》。此作缕析了明末起义军失败的缘由——腐败滋生,军纪废弛。1944年3月,《甲申三百年祭》连载于重庆《新华日报》。4月,延安《解放日报》转载全文。彼时抗战进入末期,胜利在望,防止腐败,时不我待。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甲申三百年祭》。他还于11月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其间,即1944年9月,苏中出版社就已出版了《甲申三百年祭》,单行本,印量4000册。数年前,如皋书市忽现一册苏中出版社的《甲申三百年祭》。此书为彭伟所存,现存“苇航书屋”。据彭老师介绍,毛泽东著作及《甲申三百年祭》能流行于苏中解放区,如皋籍红色文艺理论家俞铭璜,功不可没。俞铭璜时任苏中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直接参与苏中出版社政治思想类书籍的编纂工作。

《甲申三百年祭》解放区版本较多,不过苏中出版社版本,很有特色:不仅书前录入《前记》以及有关学习郭沫若著作的《中央宣传部、总政治部通知》,书末还编有《后记》,即《本文大意》《注释》《说明》。《后记》署名“《苏中报》编辑部”,实为俞铭璜等人良苦用心的编写成果。考虑苏中解放区大多军民,文化水平有限,浏览史学著作有阅读障碍,才用大白话写下《本文大意》,并为本文加注。

为了进一步让基层军民学好《甲申三百年祭》,吴天石、夏征农、沈西蒙三人合作,参考《明季北略》《通鉴辑览》,创作了剧本《甲申记》。关于创作细节,沈西蒙追忆:他和沈亚威来到苏中公学拜访吴老与夏老。一盆青椒鸡块、一碟花生米、几两小酒,四人且吃且讨论剧本的创作。夏老指明创作思路,吴老取出《〈甲申记〉故事》稿本,沈西蒙夜以继日,两周内编好剧本,创作好了《圆圆曲》等歌曲。(见《〈甲申记〉小记》)

又经王啸平导演,1945年5月4日,五幕历史剧《甲申记》于苏中公学献演。此剧还在益林、东台等地演出,大受欢迎。

1945年12月9日,苏皖边区一专署党报《江海导报》在如皋创刊,不仅报道苏皖边区一专署在如皋成立的新闻,而且刊载《前线剧团抵达如城 定十日演出〈甲申记〉》(作者为史白、荷僧)的好消息:(一支社如皋八日讯)苏中军区前线剧团一行一百五十余人已于今日抵达如城,如皋、如东军民渴望已久之历史名剧《甲申记》,亦将于十日起开始在如城演出。如皋县府为筹备这一盛大的演出计,现(已)动工将如城原“兴皋剧场”加以修葺:放大舞台,添设座位,粉刷内外,增建后台,并更名为“人民剧场”,以示为民服务之意。据该团负责人谈称:□决将该团名剧《甲申记》《第二代》《盐城之战》连续在如城演出,以应如城军民之热望。该团阵容坚强,并有苏中音乐戏剧家沈西蒙、沈亚威、王啸平与重庆国立音乐院提琴专家张锐同行。现分区文化协会筹备会已积极准备聚集分区所有戏剧音乐等艺术工作者与该团全体同志举行联欢,并研讨今后分区文艺工作的方针与计划,以求迅速展开分区光辉的艺术运动。

兴皋剧场为伪如皋县县长于志文于1941年所建。剧场位于东水关河北,建筑材料取自私立敬业商校与孤幼小学。剧场大门朝南,戏台上有“歌舞升平”四个大字。《董小宛》《大闹天宫》等名剧于此上演。(可见《如皋文史·第6辑·如城过去的戏园子》)此次《甲申记》上演为“兴皋剧场”扩建更名后首演,轰动如皋。

《甲申记》的演员们,也很重视如皋的演出。女主角之一的陈均(南通人,即陈圆圆的扮演者),写有日记,记录下她彼时的心情。如12月8日的“谁都高兴——早饭后,演员们去汽车站,离别东台,南下如皋……如城渐渐地逼近了,也接近我的家乡——南通了。”12月11日,陈均在如皋见到了阔别两年的母亲。12月12日晚上,母亲来到剧场观看《甲申记》。陈均有些紧张。开幕,“侍卫”将陈均推上场,陈均竭力镇定。直到唱到《圆圆曲》中段,陈均扫视台下观众,一眼看到母亲正瞧着她。母亲的眼睛,又大又亮,含有笑意。陈均仿佛受到鼓舞,恳切地唱完曲子。散戏,舞台监督、王承恩的饰演者——骆勋向其母赞许:圆圆扮得多漂亮。母亲说陈均的眼圈画得太黑了,下台步伐也快了。陈均解释那天是她自己化的妆,将来要学好化妆。

那位骆勋写有《难以忘却的友谊》,记下彼时前线剧团在如皋曾合影留念。当他暮年再看照片时,许多人的面目都已模糊不清。不过他们在如皋共演《甲申记》的情谊,永不磨灭。

为了纪念《甲申记》苏中巡演,学林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了《〈甲申记〉演出纪念集》。幸运的是,“苇航书屋”购入了陈均签赠本《〈甲申记〉演出纪念集》,以及夏征农亲笔题写的书名原件,为《甲申记》结缘如皋写下又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