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奇缘》拍摄现场
地铁里,年轻人刷着《何苦相思煮余年》,为剧情反转攥紧手机;客厅里,老人盯着《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念叨着“这剧取景地浦口响堂我去过的”;文创店里,年轻人对着金箔文创,相互分享着从《金箔奇缘》中了解到的金箔锻制工艺——如今在南京,微短剧早已不是“爽点堆砌”的快消品,而是钻进生活缝隙、带着文化温度的“精品佳作”。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其中明确提出,鼓励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乘上政策东风,南京微短剧产业正加速“脱胎换骨”——上游IP孵化有“火眼金睛”,中游制作打磨“专业质感”,下游分发打通“出海通道”,一幅全产业链的精耕细作画卷,正在南京徐徐展开。
一双“火眼金睛”,挖掘潜在爆款
“爸爸妈妈最近迷上了微短剧,目光就像钉子一样卡在手机屏幕上。”“不光中老年人爱看,年轻人也喜欢,我只要有空闲就捧着手机刷微短剧。”这两年,时长20分钟以下的微短剧,以短小精悍的叙事方式、贴近生活的内容题材、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悄然化作许多人手机屏幕上的“常驻嘉宾”。
微短剧究竟有多火?“周围的亲戚朋友、老人小孩都在看!”家住秦淮区的叶大伯刚退休不久,他刷短视频时无意中刷到微短剧,不知不觉就“上了头”,“现在每天至少要花5到6个小时刷剧,与亲戚朋友聊天也会讨论剧情。我还不算痴迷的,就刷刷免费的。我有个朋友为了看微短剧充了好多钱。”
跃动的数据印证着市场的火热。《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的用户规模达6.62亿人,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90分钟增到101分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渗透力的内容形态。另有行业白皮书预计2025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680亿元,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
激增的消费人群,不断扩张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南京企业布局其中。它们既要流量,更要质量,讲究“短、平、快”,更讲究“快得精细”。
“剧情要炸、情绪要满,但真不是‘越爽越火’!”花生短剧负责人坐在堆满剧本的办公桌前,指着电脑里的用户数据解释。
花生短剧最初是一家专注于网络小说的原创文学网站,为广大读者提供海量的小说资源,并对版权进行衍生开发。近年来,该公司把握微短剧风口,探索IP孵化和剧本创作,已经成为产业链上游中的“龙头”之一。对于发掘下一个微短剧爆款,该公司已经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筛选相结合,从自有小说库及外部版权库中,寻找具备微短剧改编潜力的作品。”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团队会挖掘阅读量、用户评论、打赏数据等方面表现突出,故事节奏快、冲突点密集、人设鲜明的IP,并进行优化提升,如在都市甜宠剧中加入悬疑线索,让主角在谈恋爱的同时解开谜题,满足观众对情感和烧脑的双重需求。
“一部好的微短剧作品不该是某一家企业的‘独角戏’,而是产业链协同的‘大合唱’。”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剧本初稿确定后,团队会与合作的制作公司进行沟通,听取专业建议,避免出现“剧本写得美,拍出来变味”的情况;同时定期从下游分发平台获取用户喜好、付费意愿、完播率等数据,将它们作为IP孵化和剧本创作的重要依据。“比如数据显示‘逆袭’类题材付费率高,我们就会加大这类剧本的创作投入,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拍摄精益求精打磨专业剧集
在中游影视制作环节,众多南京企业各出奇招,大显身手。
“48小时播放量破5亿——我们今年拍摄的微短剧《何苦相思煮余年》能火,靠的就是将传统影视剧质感塞进手机竖屏!”百川短剧负责人何旭琼指着网上的剧集片段解释,这部都市情感微短剧没走“脸谱化”老路,而是用传统影视剧的创作手法刻画人物:女主不是“傻白甜”,男主的温柔里藏着对家庭的责任,“观众说‘看到人物就像看到自己’,这就是对我们作品最好的反馈。”
但把“传统影视剧的叙事精度”压缩到“手机竖屏的注意力战场”,挑战也不小。“1.5到2.5秒就要切一次镜头,3秒内必须抛出剧情‘钩子’,这样才能牢牢黏住用户的观看兴趣!”何旭琼介绍。
南山光影近日开拍的微短剧《平凡警事》是江苏省唯一通过审核完成备案的公安题材微短剧。该剧总投资400万,众多一级演员加入主角团,武术世界冠军教练员坐镇指导,从制作到表演都力求专业质感。在南山光影负责人曹楠看来,微短剧产品正变得越来越精品化,这意味着入局者需要打造出类似于微型电视剧的高品质作品。“我们的微短剧都是横屏形式,相较于竖屏,横屏构图能容纳更丰富的视觉元素,让细腻的场景细节、复杂的人物关系或者宏大的时代背景得到更丰满呈现。”
更有意思的是,南京微短剧还在探索“文旅联动”的新花样。
《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全程在浦口响堂拍摄。“很多观众看完剧就去响堂打卡,说‘跟着短剧去旅行,比攻略还真实’。”参与制作的江苏华博在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
《金箔奇缘》取景栖霞山、栖霞古镇、龙潭带子洲,把金箔锻制的“打箔、切箔”过程拍进剧情,“有观众看完剧来问‘哪里能学金箔技艺’,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参与该剧制作的红甘岛文化负责人表示,这部微短剧融合了传统文化、家国情怀与匠人精神等内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头条视听与如皋文旅进行合作,打造“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题材微短剧《将军好球》,目前已经完成备案,预计今年国庆档播出。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