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以下简称“光博会”)9月10日~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南京60多家光电行业企业组团参展,携最新的创新产品在本次全球光电全产业链旗舰展会上精彩亮相。
近年来,南京市在光通信、光传感、光显示等光电产业领域集聚了中兴光电子、南智光电、国兆光电等一批优质企业,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在光电芯片与器件、光电材料、微波光子等领域创新优势突出,形成产学研用融合的良好生态。
光电芯片产品层出不穷
“光博会期间,公司展示最新的薄膜铌酸锂(TFLN)芯片及器件的产品,包括1.6TDR8/DR4、800GDR8/DR4芯片、超高带宽芯片等,以及不同种类型号的调制器、超窄线宽线性扫频激光器、光频梳器件等。”江苏铌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成立于2020年7月的铌奥光电,在薄膜铌酸锂领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开发了多款基于薄膜铌酸锂的高速光通信、光互连芯片及器件、专用电光调制器相关器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通信网络、仪器仪表及自动驾驶领域。“我们的高性能芯片是构建高速光互联网络、高性能射频仪器仪表等应用的理想选择,目前公司已与多家全球头部科技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逐步实现各种高性能产品的规模化应用。”铌奥光电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京芯视界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单光子直接ToF(一种基于信号飞行时间的距离测量技术)技术和实用性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公司的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扫地机、无人机和手机等诸多消费类电子领域,以及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智能家居和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等应用。”芯视界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届光博会上,芯视界展示各种型号的传感器,也是企业的“拳头产品”。其中,VI4302单光子dToF激光雷达传感器可实现最高15米的精确距离测量,在激光检测自动对焦、避障与防碰撞、低功耗系统运行时的物体检测等场景大显身手。
面向数据通信、光计算、精密测量与高端传感等新兴赛道,南京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薄膜铌酸锂+X”异质集成技术与中试产线,率先形成从设计仿真、工艺开发到晶圆级流片的一体化代工与工程化服务能力。
“公司在国内首批发布8英寸晶圆级铌酸锂光子芯片PDK,并于2024年实现8英寸铌酸锂晶圆流片,我们在本次展会上全面展示为客户提供从定制开发、中试验证到量产流片的全流程服务的能力。”南智光电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希烽光电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还带来了针对性强且技术领先的核心产品,如4×100G光电探测器芯片可满足高端数据中心的高带宽需求,为全球光通信及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关键支持。
南京显示企业
捧出新品AR眼镜
光博会这场全球光电产业的盛会,也成为南京企业新品发布的绝佳平台。
“我们推出的0.3英寸小型阵列光波导模组及AR整机,具有超高亮、低功耗的优势,领先于目前市场已有产品,将在本届光博会上进行产品发布,并将进行量产。”南京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
半个大拇指指甲大小的OLED微显示器,搭载AR眼镜后能以4K的清晰度把世界“搬”到眼前……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凭借在微显示器件领域的领先技术,短短4年“跃变”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入选2024年工信部未来产业制造方向领军企业(全国排名第一),其主要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头盔显示、夜视观测、AR/VR等领域,国内市场份额居于行业前列。
把硅基半导体技术应用于显示器产品,正是国兆光电的核心竞争力。以发光层为核心,把十几层不同材料叠加“压”成一张有机发光薄膜,厚度接近头发丝的千分之一。由此形成的Micro-OLED显示器,具备集成度高、功耗低、体积小等优势,对传统液晶显示器堪称“降维打击”。
“本次发布的AR眼镜能够实现高清全彩显示,具有高达1000nits入眼亮度、多场景使用、支持3D模式显示等技术优势,相信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南京国兆光电相关负责人自信地说。
光通信是南京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的重要方向。据悉,南京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攻坚办公室充分利用大会平台,组织市内重点板块和辖区企业在参展同时,主动对接优质展商,积极推介南京产业优势、政策环境和发展前景,提升南京在光通信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光电子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加速
在光电产业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南京依托雄厚的科教资源与创新积淀,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发展活力。当地持续发力建设重大创新平台,EDA国创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等相继落地,吸引了希烽光电、芯视界等行业头部企业入驻。如今,南京已初步构建起涵盖光电芯片、光通信、光电晶体材料、光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形成特色鲜明的光电产业集群。
南京光电产业发展离不开载体支撑。在江北新区(南京片区),光电产业园二期项目现场正处于火热的建设阶段,当前,一批高品质洁净厂房已陆续竣工,具备承载中试放大、工艺验证、模块封装与终端组装等多类型产业环节的空间条件。
“我们参与建设的光电子产业化示范区,是江北新区面向光子芯片‘研产贯通’布局的关键承载平台,也是南智光电落实‘从样品到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转化路径的核心载体。”南智光电市场总监傅彧指着一旁的全新厂房,描述了一幅未来产业图景。
示范区内,各类科技企业、工艺平台和研发团队能够依托同一空间载体,共享工艺路线、检测设备和试验条件,极大降低创新门槛;产业化项目在新区政策保障下,可以实现“科研+中试+量产”的快速过渡;再加上资本与人才的集中支持,便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成果就地转化、企业就地成长”。
“中国要建成自己的算力底座,离不开自主可控的光芯片中试与制造平台。”南智光电董事长尹志军表示,该示范区不只是一个产业空间,更是南京市围绕光子芯片领域构建“源头技术—中试验证—产业孵化—生态集聚”一体化创新体系的样板工程。
在接下来的1至2年内,南智光电将通过平台与园区、新区的协同建设,打造出一批可见度高、产业化强、支撑力足的标志性项目,进一步吸引上下游关键客户集聚平台,推动南京在全国光子芯片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核心节点地位。
据《南京日报》《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