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商报

校企携手传薪火《金箍棒》中育新才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A05版:南京文化人才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期南京文化人才资助项目

  南京市杂技团校企委培项目

  南京市杂技团校企委培项目有效缓解了杂技团人才引进难、培养难、年龄结构断档的问题。招收的30多名学员通过系统教学与专业训练,走上杂技剧《金箍棒》全国巡演的舞台,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事业篇章

  本报记者芮天舒

  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的五百年间,蚩尤兴风作浪。金箍棒到凡间寻得男孩西游,共同迎战蚩尤拯救世界……8月26日及27日,大型3D杂技魔幻剧《金箍棒》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上演。

  舞台之上,以精湛技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的,除了南京市杂技团的青年演员,还有众多小演员。他们是南京市文化人才资助项目——南京市杂技团校企委培项目的学员。

  “能吃苦、肯用功、有拼劲。我从这群学员身上看到了杂技这门古老艺术传承有继,未来可期。”南京市杂技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池文杰说。

  创合作机制

  育杂技新苗

  中国杂技是具有3600年历史的传统艺术,以挑战人体极限著称,有着新、奇、险的特点,变幻多样、魅力无穷。但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剧团杂技人才后备力量缺乏,演员年龄结构普遍偏大,专业拔尖人才青黄不接。

  为突破这一困境,2020年,南京市杂技团校企委培项目启动。南京市杂技团与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招生,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多个报考点。经过层层严格选拔,最终择优录取30多名学员,由上海市马戏学校进行七年制中专学历定向培养。

  南京市杂技团党支部副书记金玮介绍,上海市马戏学校听取南京市杂技团实际需求,在学员扎实完成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对“蹬鼓”“钻圈”“绸吊”等传统节目,以及新增的“跳板蹬人”“抖杠”“绳技”等创新节目开展系统化启蒙训练,为学员们后续登台亮相打下基础。

  2025年,经过5年系统教学与专业训练,学员们已进入舞台表现力提升的关键阶段。

  “南京市杂技团打造的《金箍棒》是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今年开启全国巡演。我们想借此机会检验校企合作育人阶段性成果。”在金玮眼中,这部由南京市杂技团于2016年原创、以经典神话《西游记》为蓝本的作品,剧中如小猴子等角色适合年龄尚小的学员们去演绎;剧目创新融合高难度杂技技巧与奇幻魔术表演,能够拓展学员们对杂技剧的认知。

  手把手教学

  心连心交流

  2025年初,南京市杂技团派驻优秀骨干专业教师团队赴上海开展为期半年的驻点教学,精心指导学员排演《金箍棒》。

  洪建是南京市杂技团学员队队长,也是学员们眼中耐心又认真的“班主任”。“我们学员的年龄在13岁到19岁之间。剧中一些杂技技巧,需要我们手把手地教学,心连心地交流。”

  于是,他和南京市杂技团的专业教师们,常常趴在地上示范“顶功”“跟斗”等杂技技巧,身姿矫健;一个场景接一个场景分析舞台走位,一丝不苟。学员们屏息凝神,仔细揣摩,一遍遍打磨动作,力求蝶变。

  上海市马戏学校的教师也根据积累的舞台经验,为剧目“传帮带”贡献力量。

  “曾有学员向我倾诉,为什么动作做到位了,可台下的老师们却在摇头。”上海市马戏学校教研部主任助理、杂技教研室主任汪莹经沟通后得知,这位学员只是机械地完成动作,并没有真正融入角色。

  “老师看出来你已经很努力了,但演杂技剧不是单纯为了‘炫技’,我们每一个技术动作的设计都要服务于剧情。”她找到这位学员,一边开导一边建议:“既然你在剧中的角色是一只小猴子,那在翻转腾挪的同时,脸上的表情还得展现出顽皮可爱的一面。”一席话让学员豁然开朗,连连点头。

  训练中提升

  舞台上成长

  经过为期半年的紧张排练,并在充分保障学员身心健康与安全的前提下,7月26日,学员们参与的《金箍棒》全国巡演首场在句容市大剧院上演。8月26日及27日,巡演最后两场收官表演落地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在一场场的舞台实践中,学员们的动作越来越到位,发挥得越来越稳定。

  乔文龙作为俗称“尖子”的空中演员,在剧中要完成名为“抖杠”的动作。在完善的安全机制和预案的保障下,他与搭档默契配合,在杠上干脆利落、行云流水地完成一系列动作。

  他的底气来自这半年的持续训练,“我先熟悉在杠上跳跃的感觉,后面逐步加入空翻动作,循序渐进。何况每次训练还有老师在一旁保护和指导,让我的训练更加科学。”

  朱余乐作为俗称“底座”的地面演员,在一次次的演出中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他解释道,杂技表演的成败,关键在于“底座”能否用强大的力量实现稳健托举“尖子”。“这意味着我必须聚精会神地关注‘尖子’搭档动作的变化,帮他控制重心,保障他的安全。”

  在学员们看来,一次次的训练、一场场的演出,让他们更加敬畏和热爱自己正在从事的这门事业,渴望在杂技的传承和创新中书写崭新篇章。

  这让池文杰倍感欣慰。在他看来,校企合作委培计划的开展,有效缓解了杂技团人才引进难、培养难、年龄结构断档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演艺人才队伍结构,造就舞台艺术表演的“未来之星”,为杂技艺术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