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遗“娃衣热”背后,传统文化正以更轻巧、更可爱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催生出充满活力的文化消费新场景
巴掌大的蕾丝小纱裙、拇指大小的精致小皮鞋……这些“袖珍版”衣服的主人,正是最近火爆全球的“顶流”潮玩Labubu。
如今,拥有一只心爱的Labubu玩偶只是热爱的开始,许多玩家热衷给它们搭配各种风格的衣服和配饰,曾经小众的“娃衣”市场正迅速升温。当下,“娃衣”不仅有节日、季节、动漫联名等主题,还出现了非遗织锦的“高定款”。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渗入年轻人的生活圈,年轻的血液带动非遗传承的持续脉动。
Labubu玩偶穿上云锦龙袍
在近期举办的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身穿云锦龙袍的Labubu玩偶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关注。
“这件云锦龙袍从设计、织造到缝纫,总耗时将近一个月。”南京云锦博物馆设计师樊瑶介绍,一位潮玩爱好者找到博物馆,请求帮Labubu玩偶制作一件云锦“娃衣”,团队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尝试,便答应了这个要求。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织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让云锦的特点与玩偶实现契合?樊瑶和同事讨论后,决定设计一件独一无二的“云锦龙袍”。
“Labubu玩偶有角色设定,送到我们手上的这个是‘ZIMOMO’,他是Labubu族群的首领。因此,我们觉得他与云锦龙袍比较契合,都是王者风范嘛!”樊瑶介绍,这件云锦“娃衣”灵感来源于明朝万历皇帝的行服。“玩偶和真人不同,身材圆滚滚的,四肢也短。因此,不能等比例缩小,要根据玩偶的身材特点量身定制。”
虽说是“娃衣”,但它的细节上丝毫不含糊——胸前后背各有一条龙,辅以江崖海水纹样,下摆处遍布祥云元素,腰间还配上一条皮质腰带。这一身行头打扮,把Labubu玩偶衬托得威武霸气。樊瑶对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很满意,她笑言,这是博物馆同事们通力协作,完成的第一件云锦“娃衣”,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有趣的尝试。
宋锦“娃衣”热销
如今,潮玩与非遗碰撞出火花的不止这一例。在今年“紫金奖”创意设计周的非遗市集上,拾玖手作坊带来的马卡龙五福星“娃衣”也受到关注。
手作坊主理人彧彧介绍,这一系列国风“娃衣”使用宋锦制作,衣服的款式参考传统服饰的样式,款式形式则以Labubu尺寸为原型,但如果有相同大小的娃也可以穿着。
“比如这款限量版超豪华的喜神套装,包含了喜袍、儒衫、诃子、花冠船帽和短靴,融入了很多传统元素,这套服装以大红为主色调,为期待爱情、享受甜蜜的人们带去好运,祝愿喜结良缘、幸福美满。”彧彧说,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后,他们也制作了《长安的荔枝》版“娃衣”,穿上小斗篷、骑上“骏马”的Labubu,别提多好玩了。
“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够让更多人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和认同感,以便我们将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得以延续和传承。”彧彧开心地说,开发“娃衣”真是意外之喜,从打样到发布小红书笔记,再到粉丝反响热烈进而开发系列产品线,Labubu的宋锦“娃衣”已经有了十几款了,无论是作为礼物还是自我收藏,每一件作品都能成为珍贵的记忆。
“非遗娃衣”为何受到追捧
在网购平台搜索可以发现,“娃衣”并非独属于Labubu,各种品牌的玩偶“娃衣”琳琅满目,售价在十几元至上千元不等。工厂量产的基础款如披风、工装等,价格多在20至50元。而采用了非遗元素如传统织锦、刺绣工艺的“娃衣”,则属于“高端定制”,价格多在百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上千元。
潮玩收藏者更钟情采用非遗工艺的“娃衣”,这是为何?收藏者徐小姐表示,潮玩收藏者追求个性,而非遗的手工制作、独家定制与此天然契合。而且,收藏玩偶的群体对价格并不敏感,各种价格高昂的“隐藏款”便是例证。因此,非遗复杂的工艺、较高的价格不会“劝退”收藏玩家,反而让其具备了“高奢”属性,在朋友圈“晒娃”时更有成就感。
数据显示,全球潮玩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0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18亿美元,期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8%,预计2025年将达到520亿美元。随着全球潮玩产业蓬勃发展,“娃衣”消费还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据《现代快报》、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