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至8月21日,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
本届大会以“网络全球决胜未来”为主题,立足全球视野打造高端对话交流平台,加强网络通信领域的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数算网络等热点话题,举办开幕式、主论坛、18场分论坛,以及未来网络领域创新成果发布、未来网络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展示等活动。
到底什么是未来网络?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刘韵洁一语道破:“说白了,就是更快捷、更简单、更便宜、更安全的下一代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让上网的人感觉更好。”
三大重磅科技成果亮眼
作为大会的重头戏,本次大会发布了“全域一体化数算网调度平台”“面向广域网的网络大模型与多智能体系统”“基带电路AI自动设计工具链”三大重磅科技成果。
“全域一体化数算网调度平台”基于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实现了“全分布、全要素、全业务”的全域一体化调度能力,可在全国范围实现数据、算力、模型的跨域调动与分发,解决我国在东数西算工程中“算不了、算不好、算不起”的落地挑战。
“面向广域网的网络大模型与多智能体系统”由紫金山实验室牵头,联合江苏未来网络集团、中国联通和华为,面向大规模复杂、异构广域网场景,突破了群体智能、群体决策的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开创性构建了包括“2个大模型+3个小模型”和“4个大智能体+15个小智能体”的网络大模型与多智能体系统,形成动态感知、认知增强的网络知识库,可广泛应用于5大类27个网络运维的典型场景,初步形成面向广域网的“感知—认知—决策—行动”自智闭环能力。
基带电路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过去的设计完全依赖专家经验,耗时漫长且门槛极高,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紫金山实验室首创了“基带电路AI自动设计工具链”,可实现基于AI的基带电路自动生成、自动评估、自动优化,完成对基带模块的端到端全覆盖,且全流程自主可控,将高效助力我国移动通信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发展。
未来网络创新产品“吸睛”
未来网络创新技术与成果展示是本次大会一大看点——三大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领军企业和互联网龙头企业参展,一系列极具突破性和变革性的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江苏未来网络集团展台上,一台嗡嗡作响的机器吸引了众人目光,这正是光电融合网络技术设备。未来网络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这项技术主要运用于长距离传输,尤其是在运营商骨干网方面,其传输性能已经实现2000公里以上无电中继无损承载,数据可以直达而无需中途“换乘”,在传统网络中则需要多次中转。
中国电信带来面向信息通信行业领域的大模型——中国电信网络大模型。“通信行业网络有时会出现问题需要专门运营,每年的维护成本相当高昂。”中国电信云网运营部工作人员朱哲缘解释,基于这套网络大模型,通信行业网络能够实现自我诊断、自动修复故障。目前,整个系统已经覆盖8万名运营人员,在江苏省内提升效能达到40%。“以前需要维修人员上门处理5分钟左右,现在只需要3分钟就能解决问题,人工工单量也有了明显降低。”
在中兴通讯的“智慧连接,优智承载”展台,人们见到了一条“超级宽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上通行的不是汽车,而是海量信息。”中兴通讯承载网产品专家介绍,以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只有几条“车道”,数据量一多就容易“堵”。中兴通讯给它来了个“超级扩建”,就像把小路瞬间拓宽成高速公路,而且“车道”数量直接增加两倍。
目前这条“超级宽的高速公路”已经在全国各地铺开,支撑着江苏成为全国重要的“数据调度中心”。“它能瞬间把海量信息(比如大家刷的视频、看的新闻)从东边传到西边,速度超级快、容量特别大。未来,它会默默支撑我们更流畅的网购、更清晰的视频通话、更智慧的工厂运行。”该承载网产品专家说。
大会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示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参与,展出产品品类丰富多元,蕴含极高的技术价值。在前沿探索领域,展会集中呈现未来网络、6G等方向的重大原创成果,突出展现网络通信行业的前瞻性研究;在基础设施层面,智算网络、确定性网络等成果充分凸显强大的产业支撑能力,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底座;在融合应用维度,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数据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成果,生动诠释技术与产业的无缝衔接,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据《扬子晚报》《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