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软件谷核心区,有一座“人工智能生态街区”AI·镜界,正在描绘南京AI产业生态新图景——
科幻片里的场景在这里变成现实:引导讲解机器狗为访客开道、移动充电智能体为汽车“充电”、无人驾驶接驳车接送员工“最后一公里”;“妮娅”的新款仿生交互机器人负责展览馆或医院接待工作;开会时放上一颗EchoEgg“会译蛋”,会议纪要、思维导图分分钟搞定,效率噌噌上涨……
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为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了超级应用场景,在这里会创造虚实共生的空间,诞生一个激发创造力、具有聚合力、AI产业孵化的成长社区。
“高情商”仿生机器人在这里量产
可以陪伴聊天、一眼看出喜怒哀乐,还能同步完成真人动作……来自北京清飞科技有限公司的新款仿生交互机器人“妮娅”不仅拥有着人类的面貌、细腻的皮肤,人工智能大模型还赋予了它聪明的大脑,可以与人进行情感交互。
今年3月,机器人妮娅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惊艳亮相,可应用在展览展示、医院导诊等场景,目前已经在南京进行批量生产。
“此次入驻街区的项目是强交互场景下的仿生交互机器人。”清飞仿生技术研究院院长俞科介绍,仿生交互机器人结合了多模态交互能力,可以通过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情绪识别算法与人机交互设计的融合,集成视觉、触觉、运动控制等多维度感知能力,“未来,清飞科技计划深度参与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建设,依托街区内1800Pops算力平台、AMDROCm实验室及可信数据空间,优化仿生机器人的算法训练与场景验证效率。”
据了解,清飞科技康养机器人的诊脉触觉反馈模型,通过接入街区医疗数据,动作精度提升30%,在北京已完成了临床测试,随后将在南京本地相关医院逐步部署进行推广。
开会用个“蛋”提升工作效率
巴掌大小的椭圆形智能体,搭载着自研的AI算法,在莲偶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小小的EchoEgg“会译蛋”,化身会议小助手,不仅能根据会议内容快速地将语音转成文字、外文翻译,还能生成会议纪要及思维导图,大大提高开会的总结效率。
此外,内置AI语音交互装置的毛绒玩偶、全国产化技术的VR(虚拟现实)眼镜、可手势操控的空间戒指……莲偶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正在生态街区持续发力,研发更多AI智能硬件的新产品。“软件谷有大量人才资源,也给了我们相应的扶持政策,帮助我们链接资本、市场及科研院校,能帮助企业更好成长。”莲偶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旺表示。
除了以上两家公司,专注于“AI+声学”融合大模型的江苏中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动AI算力产品本地化落地的上海宽泛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水上数字货运“运吨吨”的江苏好三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批批AI相关产业项目,也正在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落地、破土、生长。
多措并举擘画
AI生态蓝图
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于7月31日正式发布,是南京倾力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与生态培育新高地,更是南京抢占AI产业制高点的关键落子。发布当天,AI街区就吸引了12家企业集中完成了“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首批入驻产业项目”签约。
据了解,该街区坐落在雨花台区的中国(南京)软件谷北园,总体规划范围1.9平方公里,按照“一环两轴三核四片区”建设布局,以软件谷云密城(成熟空间)、汇智城(成长空间)、紫创城(未来空间)为三大核心载体,规划了智能生产、数智居住、商贸配套、低碳生态四大片区。同时,为保障产业项目顺利运行,街区还全面完善了政策、资金、平台、人才等要素保障能力,构建了研发创新、产业孵化、应用示范一体化的AI生态体系。
街区以“两区一引擎”为战略定位(“两区”即AI与软件产业深度融合先行区和垂类应用创新示范区,“一引擎”为数智跃迁新引擎),打造全国软件产业智能化转型标杆与创新策源地和垂类应用创新示范高地。
南京作为中国首个软件名城和江苏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以AI为核心驱动,全力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十五五”期间,该街区将汇聚1000家AI上下游企业、10万AI人才,核心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关联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这片“富矿”将成为南京擘画未来、激活生态、构筑开放韧性AI体系的关键落子,为南京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大支撑。
据央广网、南京发布、
南京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