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商报

微短剧盈利模式
悄然生变

日期:08-06
字号:
版面:第A04版:文化力       上一篇    下一篇

  从单一变现到多维突破、从流量依赖转向产业协同、从短期谋利迈向长期价值,在南京,微短剧行业不断探索“精品化”的发展模式

  “穿越到古代变成首富”……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上头”的微短剧剧情。近年来,凭借时长短、节奏快、反转多,微短剧越来越吸引大家眼球,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势头。

  一组数据十分直观:近期发布的《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显示,微短剧的市场规模突破634亿元,用户规模达6.9亿,覆盖68.4%的网民,受众从年轻人扩展到全年龄段。与此同时,微短剧行业自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行业长期良好发展形成挑战。在南京,一批微短剧企业正积极破局,探索从“流量依赖”到“价值深耕”的转型之路,其创新实践呈现出鲜明特色。

  制作新升级AI技术锻造精品

  制作新升级AI技术锻造精品

  制作新升级AI技术锻造精品

  近两年,微短剧平台从单纯拼流量转向重视内容品质。

  “早期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导致市场鱼龙混杂,但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日益提升,行业逐渐意识到走精品化路线的必要性,打造出类似于微型电视剧的高品质作品。”南京南山光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山光影”)董事长刘翰杰表示,微短剧产品正变得越来越精品化,“我们的微短剧都是横屏形式,相较于竖屏,横屏构图能容纳更丰富的视觉元素,让细腻的场景细节、复杂的人物关系或者宏大的时代背景得到更丰满地呈现。”

  拥抱AI技术,一些微短剧制作方开始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动漫形象、场景与动态画面。

  坐落在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的南京百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百川短剧”)成立于2024年,是一家具备微短剧创意策划、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后期剪辑、版权管理、发行推广到全球分发与商业变现的全流程能力的内容平台。公司负责人何旭琼介绍,百川短剧一年产出微短剧产品近200部,拥有近千部短剧版权。不久前由该公司出品的微短剧《何苦相思煮余年》,一经上线就取得了好成绩——24小时播放量突破5亿、48小时内票房超1000万元。

  在何旭琼的规划中,公司将大力引进AI技术团队,用来开发更多效果更逼真、场景更酷炫的特效,为精品短剧助力。“如果短剧也能达到电影特效效果,那意味着产业发展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何旭琼说。

  盈利新路径多元模式拓宽营收

  盈利新路径多元模式拓宽营收

  盈利新路径多元模式拓宽营收

  据了解,早期微短剧制作门槛较低,在发展初期一部作品的起步成本可能仅1万~2万元,制作较为粗糙,多以简单场景、非专业演员及基础设备完成拍摄。随着行业发展,一部微短剧制作成本提升至10万~30万元区间。如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推动制作成本持续走高,普通微短剧制作成本为50万元左右,高配置剧成本达到80万~150万元。

  微短剧传统的盈利手段主要有免费试看、付费或通过会员订阅解锁全集的付费分账模式,以播放过程中的贴片广告、剧集中植入广告分成的广告合作模式,以及按流量获取收益的流量变现模式等组成。近年来,行业盈利模式经历多维度革新,早期依赖平台流量分成的单一路径,逐渐转向多元融合的创新形态,出现了剧集定制、IP延伸和与直播带货联动等新的方式。

  以百川短剧的盈利模式为例,可以概括为“流量漏斗+多层变现”,核心在于“低成本内容+高买量投流+即时付费转化”。其收入来源包括用户付费(IAP模式)、广告变现(IAA模式)、私域沉淀与二次变现、品牌定制等,与政企合作拍摄文旅微短剧也是较新的一种模式。

  文旅新融合场景联动激活价值

  文旅新融合场景联动激活价值

  文旅新融合场景联动激活价值

  如今,越来越多的微短剧制作团队开始尝试与文旅景区深度合作的新制作模式。

  今年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六批推荐剧目发布,来自南京的《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金箔奇缘》两部作品成功入选。它们通过轻量化叙事与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激活地方文旅资源,以剧为媒探索文旅共生的深度创新。

  《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由江苏华博在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取景于南京市浦口区响堂村。该剧聚焦一位毕业于斯坦福材料工程专业的高材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探索非遗陶艺与银壶技艺的融合之路,带领村民打造出“银壶+文旅”的独特产业名片,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用知识与信念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担当与情怀。该剧编剧、制片人徐伊宁表示,微短剧上线以来全网热度已突破500万,成为展现乡村新貌的亮眼之作。

  《金箔奇缘》由南京市栖霞区融媒体中心、南京红甘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天津八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是国内首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为创作主题的微短剧,取景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栖霞古镇和龙潭代子洲等地。该剧融合了传统文化、家国情怀与匠人精神等内容,这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文旅微短剧凭借“内容+场景”的联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创作成本,更能通过沉浸式叙事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与剧情有机融合,既为观众提供独特的视听体验,又能帮助景区实现精准导流,也为自身创造了更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据《新华日报》、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