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通过各项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干在南京、闯在南京、投在南京”的预期更高、前景更好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环球城市招商引资大会上,南京凭借优秀的营商环境、创新动能和国际化水平,获得“2025年投资吸引力城市”荣誉称号。
刚刚过去的7月,一大批项目在南京落地。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落户中国(南京)软件谷北园,助力南京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与生态培育新高地;达索析统(南京)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南京揭牌;宝马集团全球六大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之一、中国首个且唯一的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即亚洲最大的信息技术研发基地落地南京……
吸引全球投资和项目落地,南京有何秘诀?“这里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和优良的创新生态,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优势。南京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热土。”达索系统首席执行官帕斯卡·达洛兹的这句话无意中道出了南京的“引力密码”。
营商环境“显实力”
营商环境“显实力”
今年年初,《南京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正式印发,这是南京连续第七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核心逻辑从“管理思维”转向“企业视角”,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理念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325个利企便民事项,集成式政务服务矩阵被列为全国推广案例。
这样的“迭代”,在企业项目中体现得尤为直观。
近日,追觅全品类智能家电旗舰店在溧水开业,其40亿元的科技智能大家电总部基地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中,投产后预计年产能达200万台冰箱、300万台洗衣机、200万台电视。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三个半月,三天完成“五证”齐发,“拿地即开工”的效率令人惊叹。
不止于审批效率的提升,南京还加大政策扶持措施,助力企业顺利出海、提升国际竞争力。
前不久,南京奥视威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在“跨境电商线上快速备案”系统提交了申请材料,南京市电子口岸、金陵海关、南京海关数据分中心当日即完成审核工作。企业负责人连呼“没想到”,并感慨:“企业的‘出海路’简直是畅通无阻。”
据了解,这得益于南京在全省率先开发“跨境电商线上快速备案”系统,实现跨境电商企业备案从线下“企业跑腿”变为线上“数据跑路”,海关前置审批时间大幅缩短至1~2个工作日以内。
从政策层面的“迭代升级”到服务层面的“无微不至”,南京的营商软环境正加速转化为发展硬实力,成为吸引投资的“梧桐树”。
今年年初,《南京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正式印发,这是南京连续第七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核心逻辑从“管理思维”转向“企业视角”,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理念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325个利企便民事项,集成式政务服务矩阵被列为全国推广案例。
这样的“迭代”,在企业项目中体现得尤为直观。
近日,追觅全品类智能家电旗舰店在溧水开业,其40亿元的科技智能大家电总部基地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中,投产后预计年产能达200万台冰箱、300万台洗衣机、200万台电视。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三个半月,三天完成“五证”齐发,“拿地即开工”的效率令人惊叹。
不止于审批效率的提升,南京还加大政策扶持措施,助力企业顺利出海、提升国际竞争力。
前不久,南京奥视威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在“跨境电商线上快速备案”系统提交了申请材料,南京市电子口岸、金陵海关、南京海关数据分中心当日即完成审核工作。企业负责人连呼“没想到”,并感慨:“企业的‘出海路’简直是畅通无阻。”
据了解,这得益于南京在全省率先开发“跨境电商线上快速备案”系统,实现跨境电商企业备案从线下“企业跑腿”变为线上“数据跑路”,海关前置审批时间大幅缩短至1~2个工作日以内。
从政策层面的“迭代升级”到服务层面的“无微不至”,南京的营商软环境正加速转化为发展硬实力,成为吸引投资的“梧桐树”。
科教人才“强磁场”
科教人才“强磁场”
去年8月,全球食品巨头麦当劳中国科研总部在徐庄高新区正式启用。如今,这里几乎每周都会有产品或系统完成更新迭代。
麦当劳科技研发中心行政财务总监陈广兵介绍,研发中心40%左右的员工毕业于南京本地高校,他们熟悉本地数字生态、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是企业“自研创新”的核心力量。
作为全国的科教重镇,南京坐拥50余所高等院校、12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96位“两院”院士及超百万在校大学生,这些资源正通过“顶尖高校集群—前沿科研突破—创新人才政策”的“三位一体”模式,形成创新生态闭环,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这份动能,形成了原始创新的策源力——紫金山实验室在6G领域实现1Tbps实时无线传输速率,发布全球首款“安全芯”;麒麟科创园的南京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达180亿亿次/秒,是全国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国产智算中心,支撑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与工业仿真应用。
这份动能,转化为大科学装置的带动力——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已实现沟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量产,累计销售超800万颗,助力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产业升级。
这份动能,凸显为高校院所的转化力——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在2024年贡献了南京十大科技成果中的半数。这些基础研究与重大平台的叠加效应,为企业发展筑牢技术根基。
产业集群“含金量”
产业集群“含金量”
作为中国首个软件名城,今年初,南京成立人工智能(软件)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瞄准“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目标,重点布局“人工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软件等赛道。
7月31日落户软件谷的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注脚:12家企业现场签约入驻,街区正式进入实质运营阶段。
其中,上海宽泛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亿元,将江苏区域总部落户于此。该公司总经理坦言:“江苏区域总部落户街区,源于我们对软件谷这片‘AI热土’的信赖。我们看中了南京乃至江苏的市场潜力、科技及人才实力,同时也感受到了街区在建设方面的推进力度。”
产业强市是南京发展的“头号工程”。目前,南京已拥有苏南特钢材料集群、长三角大飞机集群、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新型电力(智能电网)集群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1家单项冠军企业、30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组数据既是产业实力的勋章,更是未来发展的底气。
今年以来,南京市建立产业攻坚机制,围绕产业主攻方向,在南京市产业强市办的基础上成立人工智能(软件)、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4个产业攻坚办,同时升级智能电网等6个产业专班,以攻坚姿态和务实举措推动重点产业加快突破,取得积极成效。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崛起,从传统优势到未来赛道,南京的产业版图正以“含金量”,标注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据北极阁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