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商报

宁企用AR
打开虚实融合之门

日期:07-30
字号:
版面:第A04版:文化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顾明欣实习生刘蓓倪嘉

  走在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的走廊里,两侧悬挂的学生绘画作品引人注目,举起手机对准绘画作品扫描,作品中的小马便在手机屏幕上动了起来。“这是我和同学用老师教的AR工具做的!”一名小学生激动地介绍着。

  这个让小学生都能熟练使用的神奇工具,来自南京视网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网么”)。从2015年在南大实验室中进行技术研发,到2022年推出成熟的AR低门槛创作工具;从早期“不敢说自己做AR”到现在让AR走进校园、图书馆、展厅,视网么用十年时间,把AR从“实验室里的高深技术”变成了“普通人触手可及的数字画笔”。

  从技术研发到获得投资的创业破局

  AR(Augmented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将虚拟信息与现实物理环境叠加融合起来,交互呈现在用户面前,从而营造出虚实共生视觉感受。这项如今很常见的技术,在10年前还属于市场和技术的空白地带。

  2015年,还在国外读博士的张帅,做出了一个AR的演示应用程序。“那时国内几乎没人聊AR,我们都不敢说这个技术就是‘增强现实’。直到2016年,被科技界称为AR/VR元年,人们才逐渐对这个技术门类有所耳闻,但即使到现在,AR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它的认知,依然属于起步阶段。”张帅说。

  秉持技术产业化的想法,张帅和合伙人凑了20万元,开启AR技术开发应用探索,公司起名“视网么”。这个名字,取自人眼视网膜的谐音,寓意作为观察数字世界的眼睛,帮助人们看见肉眼看不见的虚拟信息,包含了对未来世界的愿景。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产品卖给谁?技术团队有能力把二维图像“变”成三维动态内容,却找不到具体的应用场景;市场端对AR毫无认知,需求更无从谈起,既不知道“这技术能解决什么问题”,更不愿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买单。

  半年后,启动资金花完了,团队成员每月领两三千元工资,挤在狭小的共享办公室里写代码。“我们另外一个合伙人当时已经投了简历,准备去其他大厂上班。”张帅苦笑,“我们甚至定了个‘最后期限’:2016年6月1日前如果拿不到融资,就散伙各自去找工作。”

  2016年5月,在南京大学校友会的一场活动上,一位天使投资人对张帅的产品表达了兴趣,尽管当时投资界都不清楚AR产业未来去向何方,但他还是决定投资。该投资人说:“投资就是投人,读到博士还愿意出来折腾,肯定有点东西。”正巧这天是张帅和合伙人约定解散团队最后期限的前一天。“终于让我们等到了。”回忆起这段往事,张帅感慨万千。

  从“做业务”到“做工具”的十年磨剑

  给出版社做“会动的书”、给博物馆做“会说话的展品”、给企业做“立体说明书”……创业初期的两年,视网么依靠“定制化AR项目”维持运转,积累经验。但张帅团队很快发现运用AR技术进行设计生产的门槛太高——通常需要策划、建模、动画、特效、音效、交互等一套班子,这导致AR技术应用的专业性强、制作周期长、成本高昂。

  “事实上,图书出版领域常规的2D多媒体产品很丰富,我认为AR技术应该向下兼容,尤其向2D多媒体兼容。市场缺少一个简单易用的AR创作工具,它要能像编辑PPT一样,哪怕是初中生稍加学习就可以掌握。”张帅说。

  开发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开发团队要做的不是简单地‘把素材贴到空间里’,而是要赋予每个元素空间姿态、交互逻辑。”张帅解释,例如,在传统设备(如手机或个人电脑)中呈现一张图片,基本只需要考虑正面呈现效果即可,但是在AR环境中,开发者不仅要考虑这个图片的正面,还需要考虑其侧面、厚度、背面、空中姿态以及交互方式等,因为AR空间始终处于真三维环境。

  经过多年摸索,视网么已经形成了增强现实编辑器与空间界面设计交互的解决方案,先后迭代了4~5个大版本。目前视网么已经积累了数十种空间多媒体技术规范,研发了数千种AR控件库与特效库,极大地方便了开发者的AR快速编辑部署。

  据了解,使用视网么增强现实编辑器的用户达到30多万人,服务了南京30多所大中小学。用户建立了超过3600个元空间,并且数据还在快速增长。

  从“无人问津”到“场景开花”的新生态

  创业十年,张帅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事情,就是AR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从《平行生长——AR概念艺术展》,到今年3月开幕的《江苏省元宇宙艺术展》,近几年,张帅团队每年都会开展近百场AR科普与培训活动。

  联合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所打造的“元宇宙校园”的经历让张帅感触颇深。通过沉浸式教育场景、跨媒体创作等形式,这一“元宇宙校园”为传统课堂注入数智化活力,也为南京人工智能教育改革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孩子们把校园的角角落落都‘数字化’了,操场埋了‘AR运动会’入口,花园藏着植物科普动画。”今年1月的校园开放日,学校邀请家长来到学校,让学生作为“小导游”,给家长讲解他们用最新的技术打造的学习成果。“学生很自豪,家长也对孩子从小学就能接触到新一代信息技术而感到欣慰。”在张帅眼中,此情此景正是视网么AR产品的意义。

  一路走来,张帅将AR这一为其他行业赋能的技术,变成了更具有市场生命力的工具。即便在创业艰难时期,他依然坚信AR产业会迎来风口,增强现实技术终将走向普罗大众。

  “增强现实不是遥不可及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在。”张帅说:“我们用十年时间证明,技术的价值不在于仰望星空,而在于脚踏实地——当AR能为一本书、一面墙、一间课堂带来改变时,它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