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乐团
探索湿地奥秘
为响应全省“公益暑托服务”工作部署,盐城小学以“公益惠民、五育融合”为宗旨,精心打造2025年暑期托管服务。八大特色班级协同发力,304名学生在七周时光里畅享“课程+实践+管乐”的多维成长体验,现撷取亮点如下:
一、班级矩阵:八班特色彰显五育融合理念
低年级·逐光童趣班:聚焦1-2年级学生,以一起去古代《历史的一天》(唐朝的一天、宋朝的一天、元朝的一天、明朝的一天、清朝的一天)、《笠翁对韵》等主题课程启蒙阅读写作兴趣,搭配创意美术“香蕉轮船”、阳光体育基础体能训练,在童趣中夯实基础。
三年级·智趣探索班:设置“快乐阅读+创意写作+趣味数学”核心课程,结合“一次有趣的实验”主题实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步开设跳绳特色班,以绳健体,培育团队协作精神。
四年级·悦读创想班:深耕《草房子》《十万个为什么》等经典阅读,融入“给____的一封信”创意写作,拓展文学思维;管乐B团特色班同步启动,长笛、单簧管等乐器训练融入暑期日常。
五年级·阳光成长班:以《明朝那些事》选篇、科幻创作等进阶课程提升综合素养,搭配“未来城市生活”情景英语实践;管乐C团特色班聚焦高阶乐器训练,长号、打击乐等声部奏响成长旋律。
二、管乐赋能:三大乐团编织艺术成长网络
A团(高年级管乐核心团):
含长笛4人、单簧管5人、萨克斯4人及打击乐9人,虽部分学员因暑期冲突暂离,仍以专业训练支撑暑托艺术实践。
B团(中年级管乐预备团):
长笛11人领衔,小号8人与中音号5人组成梯队,为暑托文艺活动储备力量。
C团(低年级管乐启蒙团):
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长笛8人、单簧管7人开启乐器启蒙,部分学员享受免费培训,让艺术教育惠及更多家庭。
三、课程创新:基础夯实与个性成长双轨并行
学科素养筑基:
各班级配备专用作业本(低年级方格本、中高年级作文本),规范书写习惯;英语课程从字母认知到“国际美食节”情景对话,实现螺旋式提升。
素质拓展赋能:
每日设置阳光体育、创意美术(如四年级“创意线描”、五年级“柱状雕刻”)、童趣儿歌等课程,创新融入手语歌《听我说谢谢你》、古诗手势舞《小儿垂钓》等,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四、实践创新:馆校联动构建沉浸式学习场域
湿地探秘系列实践:
联合黄海湿地博物馆开展“学-观-思-写”活动:7月3日科普讲座、7月10日学生实地参观、7月17日写作深化,低年级完成绘画配文,中高年级撰写探秘日记,优秀作品在校馆双线展示。
科学与艺术融合课程:
邀请林博士团队开展“小小科学家”实验课,8月14日课程结合曼陀罗涂画书,融合科学思维与艺术表达;管乐特色班定期开展“乐器科普讲座”,实现“科学认知+艺术实践”双提升。
五、管理护航:班规引领与人文关怀双向浸润
精细化制度保障:
制定《暑托班学生管理规范》,明确“课堂三守则”(准时考勤、专注听讲、互助合作)、“实践五要求”(安全第一、有序参观、文明记录等),各班根据实际补充《班级公约》,如管乐特色班增设“乐器保管责任制度”。
个性化成长关怀:
实行“三表一制”管理(作息表、课程表、值日表+考勤制),每日上下午各点名一次,请假需家长沟通并开具出门条;为管乐学员配备“乐器使用指南”,对暂离学员建立“一对一”补课机制。
六、公益底色:资源整合与协同育人深度融合
暑托服务全程免费,八大班级同步开放新四军纪念馆、青少年成长安全教育馆等主题参观,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艺术熏陶相结合;
99人教师团队(含管乐专业教师)协同发力,年级部主任统筹班级群管理,确保信息传达及时,形成“文化课程+艺术特长+社会实践”的全维度育人闭环。
七、以馆校合作赋能暑托教育,盐城小学打造湿地文化育人新范式获团市委好评
团市委领导评价道:“盐城小学与黄海湿地博物馆的深度合作极具创新性,通过‘讲座+参观+实践’的沉浸式课程设计,将湿地博物馆转化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这种将优质社会资源引入暑托班的模式,让孩子们以‘生态观测员’的身份深度参与——听讲座时了解盐城的吉祥三宝,探索湿地奥秘、参观时记录自然笔记、实践中形成保护倡议,真正实现了‘了解湿地-走进湿地-保护湿地’的认知闭环。期待学校继续深耕‘馆校联动’模式,让更多孩子成为盐城湿地文化的‘小小代言人’,为暑托服务的实践性课程建设提供范例。”
这个夏天,盐城小学暑托班以八大班级为依托、以管乐艺术为特色,在七周时光里勾勒出“成长不放假”的生动图景。下一步,学校将持续优化服务细节,为区域公益暑托工作提供可复制的"盐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