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企奋力开拓海外市场
南京大吉铁塔制造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生产体系与绿色制造技术,克服复杂多样的文化差异、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难题,累计为6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服务,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南京大吉铁塔制造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生产体系与绿色制造技术,克服复杂多样的文化差异、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难题,累计为6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服务,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陈誉通讯员戴威
在南京市桥林工业集中区,长江三桥的壮阔江景与现代化工业厂房交相辉映。占地800亩的南京大吉铁塔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大吉”)生产基地内,711名工人与智能设备协同作业,每年可生产角钢塔26万吨、钢管塔9万吨。
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生产体系与绿色制造技术,不仅成为国内铁塔制造行业的标杆,更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定制化解决方案破解基建技术难题
南京大吉作为铁塔制造领域的领先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自身的技术和生产优势,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重塑,尤其是各区域对新能源项目的持续投入,传统能源结构的调整使得输电线路建设需求不断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南京大吉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国家共建走出去的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拓展海外市场。
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布局中,中东和中亚地区被视为南京大吉国际化战略的重点开发市场。除了传统电网的新建和改造升级需求,新能源的配套送出输电项目也成为南京大吉近年来重点跟踪的项目。这些区域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市场机会,也为大吉的技术输出和产品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巴基斯坦的默蒂亚里-拉合尔±5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南京大吉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京大吉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张豫洲说:“这个工程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之一,全长约878公里,承担着将巴基斯坦南部默蒂亚里煤电基地的电力输送至北部负荷中心拉合尔的重要任务。”南京大吉为该项目提供了高压输电铁塔及技术支持,充分展示了其产品在高温、强风及地震带等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
在该项目中,南京大吉定制设计了抗腐蚀、高强度的镀锌钢塔,确保了铁塔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使用寿命。项目投运后,输电容量提升至4000兆瓦,显著缓解了巴基斯坦北部长期存在的电力短缺问题,支撑了拉合尔工业区的产能扩张。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根据巴基斯坦方面的统计,该工程使沿线区域的工业用电成本下降了约15%,直接吸引了超过20亿美元的中资企业投资,创造了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通过参与巴基斯坦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南京大吉不仅输出了高质量的产品,更通过本地化合作和技术赋能,助力巴基斯坦实现能源安全、产业升级和数字包容。
“南京大吉铁塔将不断创新,提升技术水平,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张豫洲表示。
文化适配与技术创新
双轮驱动
在“一带一路”市场拓展过程中,南京大吉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文化差异。
“在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客户的合作中,为了尊重当地客户的信仰习俗,我们对外宾接待室和卫生间进行了重新装修,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张豫洲介绍说,针对出口项目的长周期海运,海水腐蚀性可能对镀锌层质量造成影响,南京大吉响应工程要求,调整镀锌工艺,确保其产品不仅符合中国国家标准,还能满足欧标、美标、澳标及ISO等国际镀锌标准。通过自创的“五元素镀锌专利”,保证镀锌厚度满足各项标准的同时,确保镀锌层的附着性,达到外表美观和长久使用寿命的要求。
针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南京大吉也进行了适应性设计和改进。
在中亚地区,由于气候严寒,对钢材的韧性有特殊要求,南京大吉与钢厂协商,定制低温韧性钢材,以确保铁塔在极端气候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些措施不仅展示了南京大吉在技术上的创新能力,也体现了其对客户需求的高度重视和灵活应对能力。
张豫洲表示,“这些举措不仅将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还带动了沿线国家相关产业链发展。”
成立国际公司
推进本地化经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多年来,南京大吉先后参与了“三峡输变电工程”“西电东送”“特高压输电工程”等项目建设,为200多个重要输电工程、近20个省的通信工程、6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铁塔产品与服务,是中国重要的铁塔制造服务商和出口企业。
针对未来发展,南京大吉制定了明确的市场布局规划。其专门成立国际公司,重点开拓中东、中亚等需求旺盛的市场,并积极寻求海外建厂机会,推进本地化经营战略。
在风险管控方面,南京大吉建立了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通过深入的国别研究,能够准确评估目标市场的政治稳定性、法律环境及行业准入限制。在合同签订时,通过加入“稳定性条款”和购买中国信保“海外投资保险”等方式,有效规避风险。
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南京大吉创新采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进行结算,并灵活运用“出口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等供应链金融工具,有效应对汇率波动风险,保障资金链安全。
此外,南京大吉还积极推进多边合作机制,通过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合作、参与国际行业组织等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支付方面,采用多币种结算组合,并充分利用信用证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有效防范收付款风险。
南京大吉的成功实践表明,中国制造企业要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特点,灵活运用多种贸易方式和风险管理工具,同时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实现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
张豫洲认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本质是互利共赢。我们不仅要输出优质产品,更要传递中国制造的技术标准与管理经验。”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这家从南京走向世界的铁塔制造企业,正在书写中国智造联通世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