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名为LABUBU、有着标志性“龅牙”和狡黠笑容的毛绒玩具,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释放巨大能量,拨动着全球年轻消费者的心弦。
从社交平台上的“开箱狂欢”,到全球门店前彻夜排队,再到拍卖会上成交价高达108万元的初代LABUBU……这个由中国企业泡泡玛特打造的小怪兽玩偶(年轻人称之为“娃”),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年轻人情绪表达和文化认同的出口,也让“中国创造”成为“顶流”。
从LABUBU“一娃难求”的热潮中,人们能读出情绪消费的巨大潜力,感受文化共鸣的强大力量,更能看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迁的生动缩影
从LABUBU“一娃难求”的热潮中,人们能读出情绪消费的巨大潜力,感受文化共鸣的强大力量,更能看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迁的生动缩影
线下门店“一娃难求”
最近,如果你走在南京街头,随便拉住一个年轻人问:“你知道LABUBU吗?”大概率会得到肯定的回答。这个来自泡泡玛特旗下的顶流潮玩IP,是中国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森林精灵形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抢购热潮。
在南京新街口、江宁百家湖等多家泡泡玛特门店,店内围满顾客,不少消费者专为LABUBU而来。有消费者称,她喜欢一款心动马卡龙系列盲盒款的LABUBU,抢了两年一直没有抢到,“我只想要皮卡粉颜色,每次都抢不到。”
目前南京多家泡泡玛特门店的LABUBU公仔处于缺货状态,店内陈列的公仔仅为展示品,旁边标注了“样品及道具仅供陈列展示”,门店仅有LABUBU水晶球、香薰和笔等周边产品在售。
面对门店“一娃难求”的现象,店员表示,消费者若想购买,需自行通过线上小程序抢购,抢购成功后可到店取货或选择邮寄。对于补货时间、发售数量及系列等具体信息,店员均表示不知情,是随机的,让消费者加入粉丝群获取补货发售通知。
火爆背后的商业逻辑
潮玩千千万,为啥火的偏偏是LABUBU?不少年轻人的回答具有一定共性——它有记忆点、有个性,能提供情绪价值。
LABUBU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好看,一开始还让人觉得“怪”甚至“丑”,但慢慢就看顺眼了,变成“怪可爱的”和“丑萌”。镶牙钻、贴七彩睫毛、换不同衣服……对于众多的忠实拥趸来说,没有作品刚好不会定型,充满模糊恰恰可以定制创作。好看的“娃”千篇一律,LABUBU可塑性强、辨识度高,反倒击中消费者拒绝审美趋同、推崇告别传统的购买需求。要知道,上一个这样凭借“不完美但真实有个性”而走红的人物设定还是“魔童”哪吒。
当然,和各种潮玩“顶流”一样,LABUBU的走红,也有幕后推手。曾经,明星、KOL“种草”是潮玩走红秘诀;后来,群众基础、社交货币成了重要因素。LABUBU则是明星+社交平台+盲盒+二级市场+联名等多种营销元素叠加。
其实,LABUBU也并非出生即顶流,诞生以来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去年,在喜爱LABUBU的各种明星流量加持下,这个丑萌潮玩一举走红。尤其是前段时间推出的第三代盲盒,不仅是国内,还一度在全球多地“几分钟内售罄”。在此基础之上,二级市场几倍到上百倍不等的溢价玩法,以及社交平台强势刷屏,无疑再次抬高了LABUBU的热度和吸引力。
中国潮玩产业“向上生长”
在LABUBU全球“圈粉”无数的背后,是潮玩这个“大孩子买出来的产业”社会认知度越来越高,也正从“玩具经济”向“情绪经济”跃迁。销售思路也从刚开始低客单价、高SKU的基础玩法,衍生出“全球IP,在地表达”等多种思路。
据报道,2023年我国潮玩产业总价值已达到约600亿元;有关机构预测到2026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101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这样惊人的增长到底是虚火还是可持续,谁也无法准确预计,但背后的消费趋势确实存在。中国在2023年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IP零售市场,全年IP零售额接近1000亿元。但从人均IP消费来看,中国远低于市场总量排在前十的其他国家。这也意味着,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增长空间背后,是消费力量的托举。据相关报告,在新崛起的消费群体心中,“快乐消费,为情绪价值/兴趣而消费”的认同度最高,占比超四成。而在这一品类中,文创、盲盒潮玩以及IP相关消费的意愿度已经超过宠物。可以说,买潮玩并非买玩具本身,而是获得一种建立情感纽带的感受。
在热门帖子下,虽然自己不一定是粉丝,但也为LABUBU背后的中国制造感到自豪,是很多网友的心理共性。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说,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拥有体系完备的产业链与成熟的产业生态,具备显著的比较优势。正是依托于这种强大的制造基础,中国潮玩品牌才能在海外市场获得强有力的产品支撑,产业链供给能力也为持续增长提供了支持。
综观近年来火爆出圈的中国文创产品,无论是黑神话悟空、哪吒,还是LABUBU,中国文化IP走向世界,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形象输出。蕴含文化价值的“中国创造”,为全球年轻人提供充足的情绪共鸣和价值认同,因此产生可观的全球“吸金”能力。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分国界、不分民族。LABUBU大火,是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创意、中国品质与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有理由相信,以LABUBU为代表的“中国创造”,正在创新“中国故事”的表达,与世界共享创新机遇,让各国人民有更多机会感知越来越“酷”的中国。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