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京震实习生倪嘉
6月17日上午,2025南京软件大会在江北新区开幕。本次大会以“工业软件赋智开源创新赋能”为主题,通过一系列专业论坛、供需对接、产融对接、招商引资等专场活动的举办,为软件企业和人才搭建交流和合作平台,为南京在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产业强市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有力支撑。大会将持续至6月19日。
众多创新成果
亮相大会开幕式
近年来,南京市锚定建设万亿级软件名城、打造工业软件优势赛道的目标,全力推进工业软件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开展关键领域应用示范,持续强化工业软件人才支撑,不断优化工业软件发展生态,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开幕式上,《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紫金指数(2025)》等研究成果发布,分别深入分析工业软件产业和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引方向、提供参考借鉴。国内首个标准单元自动综合工具iCell以及AGIROS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25.06社区版也在开幕式上发布。
中试验证是确保工业软件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开幕式上,“源景”行动——工业软件中试验证应用场景全国征集工作正式启动。该行动将征集重点行业工业软件应用场景,聚合生产、运行、维护等多源数据,打造中试场景库,赋能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
作为大会开幕式的重要环节,“工业软件看南京”——创新平台建设成果在会上隆重发布,全面展示了南京工业软件发展的最新成果。随后,南京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合作项目、南京工业软件云工程应用创新中心合作项目、工业软件专项基金战略协议,以及多个软件产业项目在会上正式签署,标志着南京在工业软件领域的布局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
主论坛上,多位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智能工业软件、工业软件在垂直行业的需求及应用等内容,结合自身在工业软件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前沿探索展开交流分享,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
据了解,2025南京软件大会围绕工业软件、信创产业、开源生态等关键方向,举办1场主题大会、4个重大专场活动、1个软件名园招商活动,此外相关板块、园区和龙头企业还将联动举办13场行业对接活动。
国产工业软件
展现创新实力
2025南京软件大会主会场特设了展示区,集中亮相的30余家单位展示了国产工业软件在应用场景需求、核心技术突破及全产业链强链补链等方面的最新实践。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元软控”)成立于2008年,是专业从事新一代信息物理系统设计、建模与仿真计算工业软件产品研发、工程服务以及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其核心产品——新一代科学计算与系统建模仿真平台MWORKS,是全球第四个科学计算与系统建模仿真一体化平台。
同元软控总体技术部副部长、行业解决方案专家杨阳表示,南京拥有深厚的软件产业基础:一方面,本地高校资源丰富,源源不断的高校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政府的有力支持,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同元软控已与南京多家企业在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领域展开合作。
诚迈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迈科技”)专注于基础核心软件——操作系统的研发,在智能手机、汽车、物联网、桌面电脑、服务器、工业等领域成功推出了一系列操作系统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数字经济、信创、人工智能等产业。
“作为南京本土企业,我们深切感受到南京工业软件发展氛围优越:人才集中、人文环境佳,政府对创业支持力度大。”在诚迈科技董事长兼CEO王继平看来,南京营商环境优势显著,工业软件产业前景广阔。“我们计划每年开发1至2款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工业软件,向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推广,持续深耕工业软件系统赛道。”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区总监董嘉平介绍,中望软件自2004年进入南京市场以来,已服务超1000家目标客户,并与南钢、苏交科等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强强联手打造行业融合的标杆。
“南京软件产业资源丰富,院校人才储备优质,产教融合程度高,为软件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土壤。我们相信,未来几年南京软件产业将快速发展。”董嘉平说。
南京软件产业
冲刺全市首个万亿级
作为首座中国软件名城,2024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8600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产业链条涵盖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和嵌入式软件,通信、能源、交通、安全等行业应用软件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锚定把软件产业打造成南京首个“万亿级”产业这一总体目标,南京市今年重点推进“产业规模提升行动、产业能级跃升行动、新赛道加速布局行动、开源生态繁荣行动、精准招商攻坚行动、场景应用牵引行动、软件名园提升行动、名企梯度培育行动、软件人才宁聚行动”九大行动,并成立南京人工智能(软件)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赋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128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江苏省1.2和1.8个百分点。未来,南京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在工业软件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工业软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南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