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爆火的“谷子”到提供情感寄托的文创产品,当下的年轻人正热衷于为“情绪”买单。不少南京文化企业正把握机遇,通过产品及服务创新,让情绪价值成为营销新卖点
最近,一只长着锯齿尖牙、异色瞳孔的“丑萌”搪胶毛绒玩偶Labubu,让全球范围内的年轻人疯狂“剁手”。作为泡泡玛特旗下IP的潮玩周边,其往往是一经开售即快速售罄。
在Labubu抢购热潮背后,是年轻一代正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对情感满足和精神享受的需求日益旺盛。从“买一个让自己开心的商品”到“买一个商品让自己开心”,年轻一代消费者追求的不只是商品,更是一场“心灵按摩”、一剂“情绪解药”。
一场满足情绪价值的消费热潮悄然兴起。不少南京文化企业正把握机遇,针对不同人群应当匹配不同的情感需求,让每一件商品、每一次服务都成为对应客群的“情绪连接器”。
年轻人喜欢为情绪价值买单
“请给我留一只Labubu吧!”“下次补货是什么时候?”“这只样品可以卖给我吗?”在南京夫子庙商圈一家泡泡玛特门店内,每隔几分钟就有消费者询问Labubu的现货情况。店员坦言:“目前门店的Labubu搪胶玩偶全部售罄了,样品只供展示,如果需要购买的话,只能关注线上渠道等待补货。”
Labubu是中国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北欧森林精灵形象,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是森林里的活跃分子。据了解,Labubu目前的走红早已超越玩具本身,成为一场集体情感宣泄。其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前方高能”系列于今年4月24日发售,新系列上架即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抢购。而一些联名或限量款的Labubu更是卖出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价格。
像这样的情绪价值已悄然渗透到生活与消费的方方面面。在南京老门东槑好时光创意生活馆,二十四节气的套色印章吸引众多顾客目光,从立春时节的嫩柳初绽到冬至的银装素裹,四季更迭、自然变幻都完美呈现。“这是以唐代仕女IP‘唐小朝’为讲述人,辅以南京著名景点、每个节气前后的物候特色为主题绘制,再配上节气主题的诗句点缀。”负责人李红萍解读该文创特色,“不仅能领略到南京的文化底蕴与节气的流转之美,而且能寻到与自然连接的宁静,感悟生活的美好,从而获得心灵慰藉。”
如今,短视频席卷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情绪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王士祥是南京淳童之家街舞学院负责人。2021年,为了扩大学院知名度,他开始拍摄短视频并上传到抖音。2023年,他带着学员经过公交车站时,灵光一闪,让两名小学员在车站跳街舞,没想到短视频一下子爆红,点击量超500万,点赞超6万。此后,他又拍摄大学生与幼儿园孩子斗舞的短视频,点击量超8000万,点赞超230万,成功为学院带来大量生源。“这类视频展示了童真与青春活力的碰撞,也满足了观众对‘反差萌’的好奇心理,所以在网上爆红。”王士祥说。
消费新理念催生“情绪产品”百花齐放
《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受访年轻人会因为情绪价值疗愈身心而进行消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楠玉表示,情绪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需求的消费形式,实现消费者的情绪释放、情感体验以及精神享受等,具有消费虚拟化、行为符号化、心理补偿性等特征。
楠玉表示,年轻人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其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凸显,人们更加注重情绪满足和感受体验。对幸福、满足等积极情绪的向往和追求,不仅影响着消费选择和消费行为,也逐渐演变成一种消费模式。另一方面工作和生活压力也催生出更多的情绪消费需求,需要寻求情绪发泄的出口。不少青年群体会面临更多工作、家庭、收入和健康方面的压力,其消费需求呈现出从功能性向情绪性的转变。
年轻人热衷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新理念,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同时催生了一系列新产品。比如捏捏乐、毛绒玩偶等治愈型产品,通过触觉反馈或可爱设计,帮助消费者缓解焦虑和压力;二次元周边、国潮文创等悦己型产品,满足自身需求,注重个人体验和感受;童年零食、老式胶片相机等怀旧产品,满足对岁月流逝追忆的情感需求;AI聊天机器人、会“呼吸”的助眠小夜灯等情感陪伴类产品,用虚拟或实体载体消解孤独。当然这些产品提供的情绪价值边界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交融渗透。
根据相关平台数据,近5年来,“解压”相关企业年注册量超过1.1万家,其中近1年内注册的超过3100家。同时,疗愈类服务供给快速上升,当前平均每月上线1000多个服务新供给,“疗愈+SPA”占七成以上。2021年以来,潮玩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呈明显上升态势,2024年注册量达9115家,同比增长30.18%,今年前四月注册量同比增长42.33%。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二次元IP衍生品经济)市场规模已达1689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3000亿元。
这样做让产品成为
“情绪连接器”
当情绪成为商品溢价的催化剂,商家如何精准地将情感需求转化为消费动力?
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内的九木杂物社店长吴慧勤认为,针对不同人群应当匹配不同的情感需求,让每一件商品都成为对应客群的“情绪连接器”。“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商品功能,更是商品所承载的故事、设计理念、文化背景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从而让使用这些商品的过程本身成为一种提升生活品质和情绪价值的体验。”吴慧勤说。
南京十里秦淮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苡诺认为提供情绪价值不仅在于商品本身,还可以通过暖心服务来体现,在细微之处润泽心田。据介绍,旗下酒店从季节时令或特别节假日出发,为客人送上欢迎礼遇;还根据客人需求,提供特别产品,如在盛夏时节打造戏水主题房。这种“无声的体贴”,让服务从功能满足升为情感连接,在细节中传递出品牌对个体的尊重与共情。
“提供情绪价值并无固定不变的模式可循。”南京这也行短视频中心负责人王也以短视频举例,创作者或者分享触动人心的励志故事,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或者以诙谐的语言和有趣的情节为消费者缓解生活的疲惫;或者以亲切自然的方式,让观众获得情感上的慰藉等。总之,情绪价值的供给不是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只有深挖产品独特的叙事优势,紧跟时尚潮流,才能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情绪价值。
天眼查专利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市场上与“情绪”相关的专利超过3700项,表明当前企业越发重视对情绪价值的挖掘。“青年群体热衷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新理念,将不断诱发商家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形成独特的情绪经济。企业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应更多地考虑消费者的情感和消费体验,才能更好地抓住消费机遇,激发消费潜能。”楠玉说。
据《经济日报》《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