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商报

南京上演“机器人总动员”

日期:06-13
字号:
版面:第A01版:封面       上一篇    下一篇

  在2025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上,南京多品类的机器人“天团”硬核亮相,充分展现了南京在机器人产业上的强劲实力

  6月11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同南京市机器人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举办的2025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在南京江宁区会展中心召开。

  展区一楼汇集了来自南京29家机器人企业。它们带来了40余款机器人产品,涉及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等5个品类。这些机器人产品有的不仅会搬运重物还会灭火,有的不仅会巡查还会传送图像、语言互动,各显神通,吸引不少参会者、投资商驻足观看。

  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

  位于南京江宁开发区的埃斯顿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一张亮丽王牌,通过持续创新与发力,目前已成为首个登顶的国产机器人品牌,成为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当天的大会上,埃斯顿酷卓科技正式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02。这款身高170厘米、体重70千克的智能机器人,凭借29个全身自由度、5公斤单臂负载能力及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展现了埃斯顿酷卓科技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

  发布会上,Codroid02用稳健有力的上台步伐,展示了优异的运动控制能力,其全身一体化关节模组由埃斯顿酷卓全自主研发,通过技术融合实现了力量与精度的动态平衡,既能胜任体力劳动,也可执行精细化任务。

  Codroid02的控制系统,来自于快慢系统协同的具身智能体架构。其中慢系统采用视觉语言大模型,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处理输入的文本指令和场景图像,负责高层次的任务理解和语义解析;快系统则采用流匹配策略,依托模型预测控制与流匹配算法,实时接收慢系统输出、环境数据及当前关节、触觉、力觉等状态,输出精确的动作指令,实现低延迟的运动控制。

  在发布会现场,Codroid02通过视频演示了其在工业场景的覆盖能力,既可以高效完成部件抓取、物料搬运等体力劳动,也可实现螺丝锁付、质检巡检等精细化工作,并且能够依托在线学习能力,持续拓展技能库,适应柔性制造需求。

  机器人“天团”硬核亮相

  中科硅纪的CasiaHand灵巧手、天创机器人的防爆人形机器人、阿凡达的学科教育大模型综合平台、南京工艺装备的滚动圆弧导轨、华夏机器人的星行侠P01机器人、神源生的六维力测力平台……会场一楼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机器人总动员”。

  南京筑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地砖铺贴机器人,展示了其智能建造的能力。工作人员介绍,在工地现场,工人只需通过平板电脑遥控操作机器人,它就能先在地面上刮出一层表面胶泥,再“吸”住一块方正的瓷砖,将其移到地面,稳稳地贴合在黏合层上。

  “机械臂抓取瓷砖,可以根据激光放线确定表面高度,通过自研算法,AI摄像头精准铺砖,确保瓷砖之间严丝合缝,并且不会出现空鼓现象。”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大面积批量精装修领域,如交通枢纽站、学校、商超等。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带来的国内首款智送一体智能咖啡机器人,让写字楼、商业中心里的人们实现了“咖啡自由”。

  “这是国内首款智送一体智能咖啡机器人,由智能咖啡机器人和无人咖啡车组成,不仅能够准确控制咖啡豆的研磨度、水的温度和浸泡时间等参数,提供高品质咖啡,更实现了机器人自主乘梯的智慧通行和无接触配送。”集萃智造工作人员介绍,相比传统的人工制作咖啡,“咖啡机器人”可24小时全天候营业,无需人工值守,且整体占地不足1.5平方米。

  南京工道水利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多关节自主仿生金龙鱼,是一款多关节仿龙鱼水下机器人产品,该产品根据龙鱼的游动姿态和外观样式,依托现有流体仿真技术设计。

  “它能够像真鱼一样顺畅优雅地自如游动,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依托于视觉捕捉系统,信号收发模块,测试辅助系统,以及操作软件可参加国内外各大水下机器人竞赛,可应用于教育科研、文娱、海洋生物研究等多个领域。”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南京加快机器人产业攻坚

  今年南京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今年3月,南京正式揭牌成立机器人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全速竞攀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

  南京拥有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如今“老树发新芽”,南京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拓展新赛道,其中机器人产业发展就是代表之一。目前,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品正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人形机器人也在加快突破。南京正以扎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完善的配套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机器人产业提供全链条的服务保障。预计到2027年,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100亿元。

  南京将依托本次大会搭建的资源对接平台,通过一流的营商环境、务实的政策举措、适配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近悦远来、互利共赢的“朋友圈”,共筑蔚然成林、百家争鸣的“生态圈”,持续推动机器人产业攀高向新、聚链成群。

  据南京发布、《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