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商报

大厂落子 南京创新提速

日期:05-28
字号:
版面:第A03版:重磅       上一篇    下一篇

  5月26日,阿里巴巴江苏业务正式搬入南京阿里中心,来自阿里巴巴控股、淘天集团、云智能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菜鸟集团、本地生活集团和虎鲸文娱集团等业务集团在宁团队的员工已在新“家”聚合。

  搬迁仪式上,新老两代阿里员工代表为祥狮点睛,象征着阿里在南京的发展积淀传承与以科技赋能城市数字化的全新篇章启幕。

  大厂自建园区

  聚链生态重构

  2017年,在省市支持下,阿里巴巴与建邺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河西南部地块打造区域总部,总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

  八年来,阿里巴巴多个业务板块深耕南京。例如,阿里云已支持江苏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落地50多个场景解决方案;再如,阿里本地生活饿了么业务服务全省超30万家餐饮、零售、医药等商户,年度活跃骑手约30万。

  “可以说,这是建邺区招引的‘性价比较高’的项目。”南京建邺高新区产业招商部副部长邵帅奇认为,阿里巴巴江苏总部更深远的影响是树起了一块区域招商的“金字招牌”。他介绍,因为阿里的顺利落地,放大了园区做优营商环境的品牌效应,接下来许多头部企业,例如小米华东总部、恒生电子江苏总部也纷纷选择与建邺合作,和阿里做起了“邻居”。

  大厂的“高性价比”在南京产业发展历程中早有体现。在南京软件大道两侧,中兴、华为、vivo、诚迈等龙头企业的Logo随处可见。其所在的中国(南京)软件谷,以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约35%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产值。而这一切的起点,源于中兴通讯的落地。

  “中兴来了以后,2005年华为也来了。两家通信领域的链主龙头,不断释放虹吸效应,聚拢了一批又一批软件企业。”南京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业务深耕南京虹吸效应明显

  今年3月,先于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南京端点星辰科技有限公司已“提前”入驻南京阿里中心,新办公地点位于园区T5栋6楼。

  “端点初创期办公地点在杭州西湖区阿里云飞天园区;后来到南京拓展业务、成立独立公司,与原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办公区‘上下楼’;此次入驻新园区,也是得知江苏总部要搬家,跟着阿里一起搬。”企业联合创始人吕一航介绍。

  据悉,端点与阿里存在资本与业务协同关系。作为国内较早为传统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端点的创始团队都是“阿里出来的”,一些大型央企国企选择与端点合作,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具有阿里系技术基因。

  大厂与生态企业的深度协同,在中国(南京)软件谷已有深刻演绎。谷内不少企业都从承接中兴、华为的外包业务起家,最终实现由技术代工到联合开发再到生态共创的转型升级。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最初就是华为的外包服务商,如今已打入鸿蒙生态的核心圈。

  大厂落子,南京创新提速。公开数据显示,小米南京科技园已集聚小米旗下6家企业和20余家生态企业。建邺高新区专门成立阿里专班,针对性摸排阿里重投资的、有业务往来的企业,阿里生态企业以每年10家左右的速度快速递增,累计已有50余家在建邺落地生根。

  生态企业协同垂直技术破圈

  都市“打工人”对星巴克都不陌生,鲜为人知的是,星巴克精准捕捉用户口味的数据中台由南京六朝云智科技有限公司参与架构。

  该企业专注于提供新零售方向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AI解决方案,是一家标准的“大厂创业”公司。从人员上看,企业的核心团队由浩鲸科技新零售事业部转型而来;从业务上看,企业则是阿里瓴羊的生态伙伴。

  基于南京深厚的数字产业基础和丰富的人才储备,阿里瓴羊在建邺区落子南京瓴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打造南京人才园。走进其中,“携手生态伙伴,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标语引人瞩目,除六朝外,还有神州数码、知维云等阿里瓴羊在南京的生态企业在此集中办公。

  “阿里瓴羊通常提供标准化的数据产品,但不能‘开箱即用’,需要结合客户的行业属性做定制化改造,这部分工作就由我们这些合作伙伴去做。”南京六朝云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玉东说,2023年,企业与阿里瓴羊在南京成立了交付能力服务中心,致力于数据中台的交付服务,合作项目包括飞鹤奶粉、兴业证券、天合光能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丁宏认为,互联网大厂通过资本与技术纽带突破行业边界的背后,是产业演进逻辑的质变。区别于传统产业以实体零件为纽带形成的产业链,软件类的、创新型的互联网大厂以数据、用户流量和算法为核心,边际成本趋零,其链群和生态能快速实现跨领域的资源整合与价值共创。

  校友创业热土长出创新雨林

  伴随南京阿里中心投入使用,阿里校友会江苏分会的联合发起人张杰频繁接到创业者的电话咨询,核心诉求都是询问南京阿里中心的入驻政策。

  阿里有一个特殊的文化——校友文化,大家称“离职”为毕业,但人去号不去,工号永久保留,即人虽然“毕业”了,但技术、业务等一直不曾离开,阿里的人才链条会在校友会的体系中持续循环下去。

  由是观之,大厂本质上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型生产要素的综合枢纽,其带来的市场资源、人才流动、技术扩散、资本裂变,能显著提升甚至重塑当地的产业生态。

  “南京阿里中心投用,让阿里校友创业者有了‘锚点’。”张杰坦言,此前的校友活动都是以杭州为中心,其实南京及周边的创业校友超700人,还有不少校友具备南大、东大校友与阿里校友的“双身份”。阿里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物种”,看似独立生长,其实根系相连,长远来看,各类创新要素的相互作用与本地高校资源双线交织,将助力南京长出生生不息的创新雨林。

  夜幕降临,南京阿里中心飞碟广场的夜光装置辐射出交织的光网,恰似纵横交错的数字生态系统。丁宏观察到,获得阿里、小米、腾讯等大厂引领入资与技术赋能的初创企业,其成长为独角兽的概率显著提升。而城市的下一个瞪羚、独角兽,或许正在孕育当中。

  据《新华日报》《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