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商报

南京博物馆游
释放消费潜力

日期:05-16
字号:
版面:第A04版:文化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截至目前,南京共有82座备案博物馆,其中等级博物馆数已达19家,居全省首位。它们通过特色展陈、夜游体验、文创开发、数智文博等方面的探索,让博物馆更“有看头”

  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作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南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全市共有82座备案博物馆,其中等级博物馆数已达19家,居全省首位。近年来,南京通过焕然一新、生动有趣的布展,丰富多彩、活力十足的活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的文创产品,促进博物馆热持续升温。2024年,南京全市博物馆客流量超48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

  特色展陈

  彰显南京文化底蕴

  特色展陈

  彰显南京文化底蕴

  特色展陈是博物馆展示文化内涵、吸引公众关注的核心手段。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南京各博物馆集中发力,推出多项新展,充分展现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元包容底色。

  南京市博物馆“一杯江南——藏在杯中的三城三味”展,共展出宁沪杭三地馆藏展品170余件,从酒文化、茶文化、咖啡文化三个方面,讲述江南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之路,映照出江南人精神世界的流转与坚守。

  南京城墙博物馆“画中风景——《金陵图咏》中的南京城墙展”,详细解读了《金陵图咏》中15处包含南京城墙的名胜组景。观众细读画卷中传承至今的城墙意象,既可在展厅里留下画笔中的城墙,也可走出展厅来一场南京城墙Citywalk,亲身寻访城墙美景。

  六朝博物馆新展“遇见达利——梦想与想象”,在中博热搜榜日前发布的全国十大热搜展览中位列第四,共展出达利132件版画作品,从“神曲”幻想的极端,到“爱丽丝梦游仙境”超现实主义的大胆尝试,从历史神话到现实世界,不同维度展示了画家对超现实主义艺术的探索,让观众一享超乎逻辑的视觉盛宴。

  通过打造一个个特色展览,南京的博物馆为观众营造更好的文化体验环境,促进文化和旅游的不断融合。

  沉浸夜游

  点亮文旅新空间

  沉浸夜游

  点亮文旅新空间

  南京的博物馆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积极探索“夜游博物馆”模式,为南京的夜生活注入新活力,拓展夜间消费场景。

  具有600多年历史的瞻园是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所在地。夜幕下,沉浸式演出《金陵·王府往事》正在这里上演。游客们作为“王府贵客”,跟随“王府管家”,在光影中追寻一段“王府往事”,一步一景,一曲一戏,古乐奏响处,船坊楼阁间,才子佳人踏乐而行,与游客共同梦回旧时繁华。

  整个演出从中山王徐达的孙儿——徐澄娶亲的故事拉开序幕,王府老太君的一段《点聘礼》,喜邀游人“入园入境”;翼然亭里唱响昆曲《牡丹亭·皂罗袍》,一出“喜庆大戏”上演;北假山前,才子佳人携手“《游湖》采莲”;静妙堂里开启“王府《送亲》”;游客们跟随游走春波亭、船舫和临风轩,参与“喜结良缘”。

  江宁织造博物馆内的沉浸式展演项目《大梦·红楼》也是“博物馆夜游”的好去处。该展演项目共有4条不同的故事线,20个原著经典情节。以多线并行、穿插的方式推进叙事。观众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故事情节和探索路径,随意探索展区,参与互动剧情,并与真人NPC进行1对1互动。从互动观赏到数字艺术,从场景解谜到角色扮演的N种体验机制中,观众体验到独一无二的“红楼大梦”。

  文创开发

  让“小创意”释放“大能量”

  文创开发

  让“小创意”释放“大能量”

  近年来,南京各大博物馆文创展示区纷纷推出有颜值有内涵的文创产品,留住了游客脚步,拉动了文旅新消费。

  在南京博物院,不少人排队一小时,只为一睹小粉炉的芳容,文创商店挤满人的柜台必是卖小粉炉冰箱贴的。激发万千女粉丝“少女心”的小粉炉,学名叫“芙蓉石蟠螭耳盖炉”,诞生于清乾隆时期,是南博网红展品。南博顺势推出“小粉炉”文创产品冰箱贴后,迅速成为文创“顶流”。数据显示,仅此冰箱贴销量就达20万件,累计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为避免文创的同质化发展,南京六朝博物馆提取自身文化底蕴,结合馆内当红人面纹瓦当,开辟出瓦当金箔DIY体验区。游客可使用宣纸和金粉亲手制作六朝金箔瓦当并装裱成框,“含金量”十足,逐渐成为颇受欢迎的亲子项目。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将科举和宋锦相结合,在高考之际推出系列文创产品。据该博物馆党支部书记薛银介绍,苏州宋锦工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细腻纹样、华丽配色闻名,体现了宋代雅致的美学追求。这一系列文创以宋锦纹样为底纹,结合科举元素,在锦缎上演绎“定胜”“鹿”“鹤”等传统纹样,传达“必定高中”“一路连科”“青云直上”等美好寓意。

  数智文博

  “有看头”更有新体验

  数智文博

  “有看头”更有新体验

  南京文博热“长红”背后,既有历史文化资源等基础因素,更离不开科技赋能、信息化转型。

  在南京,智慧博物馆建设如火如荼,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博物馆广泛应用,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处处可见,博物馆数字化创新应用成果显著。

  南京博物院数字馆入口处的“物华天宝”数字文物“魔方”,包含明代的岁寒三友梅瓶、东汉的鎏金银嵌宝石兽形铜砚盒、西汉的鎏金铜鹿灯等七件三维文物,通过裸眼3D结合高精度数字三维技术,以新颖的交互式体验和精彩的数字节目组合,构建新型博物馆空间多功能线上线下体验。

  考古成果和古遗址如何融入现代生活?“消失的遗产”如何再现辉煌?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了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知识图谱应用,基于元宇宙技术打造了全真互联元宇宙博物馆空间,利用4300万微米级高精度建模技术重现了已消失的琉璃塔风貌,通过文博大模型研发博物馆数智人智能馆长……2024年,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全真互联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被文旅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评为2024年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并作为运用前沿技术保护历史遗存的示范,被央视两次专题报道。

  据新华网、人民网、交汇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