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商报

热播剧
这样赋能城市文旅

日期:04-16
字号:
版面:第A06版:文化力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期,都市情感剧《我的后半生》在央视热播,剧中细腻的生活叙事与南京城的风土人情交织,引发观众热议。作为南京籍演员,梅婷在剧中用地道南京话演绎市井烟火,而南京的湖光山色、老街旧巷更成为剧情的重要“配角”。随着剧集热度攀升,一场“追随剧情打卡南京”的文旅热潮悄然兴起。

  《我的后半生》不仅为热度居高不下的南京文旅又添了一把火,也让我们看到了影视与地方文旅结合所迸发出的强劲力量。“影视+文旅”应该如何双向奔赴,地方文旅又当如何布局,才能将当下的流量转化为持久的“留量”?

  影视剧与文旅的双向奔赴

  《我的后半生》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生动的叙事风格,将南京的山水林城和人文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成功点燃了千千万万游客对“我还是想来南京”的向往。

  南京,全国知名的电影电视剧取景地。中山陵的梧桐大道、东南大学的涌泉池、浦口老火车站……每年有上百部影视作品在南京拍摄取景,其中不乏《人民的名义》《情深深雨濛濛》《金陵十三钗》《推拿》等“爆款”影视作品。

  《我的后半生》的创作团队在拍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南京元素”,使得电视剧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具备浓厚的地域特色。例如“金陵明珠”玄武湖见证了主角湖畔漫步的浪漫;南京博物院老茶馆朱红木门与雕花窗棂还原百年茶社风貌,剧中人物在此品茗对话,观众恍若穿越时空;科巷手绘墙面、“水八鲜”纱幔与浮雕墙重现老南京记忆,剧中买菜场景让这座“网红菜场”再度出圈……

  可以说,《我的后半生》展现了影视创作与地方文旅的双向奔赴。然而,从近些年文旅市场的发展来看,这一现象并非个例。

  比如,《繁花》让上海黄河路焕发新生,剧中细腻描绘的里弄风情与市井烟火气,激发了一众“阿宝”对这座城市的怀旧情愫;《我的阿勒泰》则以新疆广袤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体验诗与远方的浪漫。

  随着影视作品促使观众对取景地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影视+文旅”模式也成为推动地方文旅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三大机制打造消费场景

  有数据显示,全球的旅游产业收益中,受影视作品影响产生的旅游收益约占20%。影视作品不仅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更是地方形象塑造与推广的重要工具,其本质是通过情感共鸣、IP价值延伸与科技赋能三大机制,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体验的消费场景。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形成从流量吸引到价值沉淀的完整链条。

  情感共鸣驱动消费。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观众对影视场景的向往源于对理想生活的想象投射。例如,治愈系作品通过慢节奏叙事与自然风光的结合,易激发观众对诗与远方的情感需求。这种情感联结促使观众从“屏幕旁观者”转变为“场景体验者”。

  IP效应提升热度。影视作品的生命周期远超其放映周期,其价值可通过场景重构与产品开发持续释放。影视IP赋能文旅的核心在于“符号化再生产”,即将影视中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可消费的实体或服务,例如:主题街区、文创商品等衍生产品,既能延续IP热度,又能形成差异化文旅品牌。

  影旅联动扩大曝光。影视剧与景区的联动,本质上是内容与场景的“双向奔赴”。通过票务互惠、主题场景共建、活动策划等创新模式,影视作品与景区形成曝光共享、流量互导的共生关系,最终实现“1+1>2”的传播效应。

  探索“影视+文旅”的新打法

  如何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价值,为地方文旅注入持久活力?不少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构建沉浸体验新场景。数字技术的迭代正重塑文旅体验的底层逻辑。VR、AR、AI等技术可以将影视作品中的场景转化为可沉浸式体验的空间,使游客从“被动观看”转向“主动参与”。通过技术驱动的“空间再造”,不仅突破物理场景的时空限制,更通过多感官联动强化情感共鸣,最终实现“影视+文旅”从浅层观光到深度沉浸的跃迁。

  打造地域文化新名片。优质内容是影视赋能文旅的核心驱动力。未来的影视创作需更加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避免简单堆砌景观或符号化呈现。唯有内容扎实、情感真挚的影视IP,才能真正打造地方文旅的“金名片”,为地方文旅持续引流。

  推动多业态联动新格局。影视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还离不开多业态的协同发展。通过推动影视文化与多种娱乐休闲业态深度融合,构建文旅大消费体系,为游客带来“住在影视剧里、吃在影视剧里、玩在影视剧里”的全方位沉浸式文化体验,打造“影视+文旅”生态圈。

  当镜头聚焦城市之美,当故事融入人文之韵,影视剧便成为文旅发展的新动能,为地方发展注入无限可能。未来,随着科技与创意的深度融合,“影视+文旅”将从短暂的流量热潮走向持久的价值沉淀,让每一座城的独特魅力在光影中永续绽放,让更多人因一部剧而爱上一座城。

  据北极阁瞭望、浙江文化产业

  策  划:顾  军祁  绩芮天舒

  执  行:闫葛菲

  设  计:赵震岳鲜曼青

  总监制:梁建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