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商报

黄海琚:以专题片为桥 传递时代温度

日期:04-11
字号:
版面:第A05版:南京文化人才       上一篇    下一篇

专题片《那一年,我们正年轻》第三集“英姿飒爽”片段

《南京》专题片同名书籍

黄海琚和团队在拍摄现场

  本期人物

  江苏紫金文化英才

  南京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制片人

  黄海琚

  从最初的文教部记者到如今的融媒体新闻中心制片人,在南京电视台工作的二十多年里,黄海琚的岗位几经变动,但她却一直与专题片相伴。

  “专题片就像一个茶杯,可以装不同的茶叶,南京的雨花茶、杭州的西湖龙井、安化的黑茶……每一种茶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风味,恰似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是他们赋予了专题片灵魂。”对黄海琚而言,专题片不仅仅是承载故事的容器,更是传递温度的媒介,激励着她持续用独特的视角去挖掘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故事,用镜头去呈现那些打动人心的瞬间。

  以人立意

  描摹城市面孔

  “跟专题片打了二十多年交道,如何在片中讲好故事、打动人心?我一直在反复琢磨。”

  黄海琚介绍,专题片讲故事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就事论事”,以时间顺序串联事件的经过,也可以“以人立意”,从人物的视角出发,跟随他们的经历,感受如临现场的情感脉搏,进而与主题同频共振。

  从事专题片创作的这些年,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节目太多,有浸润在科技前沿的创业者,有了不起的医生,有初心不变的文博人,有立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者……而最近在《城市面孔》节目中采访的一位普通老人让她尤为钦佩。

  他是溧水区科技局原局长余炜,20世纪80年代来到溧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看到了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此后便全身心投入其中。如今余老虽已退休,依然每天奔波,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为当地农业提供科技指导。

  为了展现最真实的场景,黄海琚和团队跟随余老深入溧水的田间地头,用镜头记录下丰收的希望;走进办公室,捕捉余老作为农业科技导师,耐心指导学生的情景;在种植园,运用特写镜头,聚焦饱满的果实……

  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画面,都饱含着黄海琚和团队的心血,他们希望通过这些真实的记录,让观众看到科技助农背后隐藏的故事。

  精巧谋划

  展现文化底蕴

  “南京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留下了时光的印记。”在黄海琚看来,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激励着她匠心谋划每一部文史题材专题片,让城市过往被更多人知晓。

  2019年,黄海琚兼任大型季播节目《南京》制片人,参与策划第五季《一城山河》。该系列专题片以“南京城墙”为创作题材,全方位立体式挖掘城墙文化内涵。在第十集《绵延三都》中,黄海琚带领团队实地探访南京、凤阳、北京三地城墙,向专家了解它们在建筑学上的特点。

  “专家告诉我,此前都城城墙在形制上大多是方形或矩形的,南京城墙没有采用此旧制,而是结合中国礼教制度、呼应堪舆天象、顺应自然地理筑成的。”黄海琚说,“受此启发,我们在片中突出展示了南京城墙的独特之处,比如城墙是依照《周礼》为原则,根据‘三垣、二十八宿’的星象,结合南京虎踞龙盘、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历时28年完工的。此外,我们也通过三座都城的变迁,揭秘了明代都城规划的演变过程。”

  黄海琚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城墙背后的故事,感受南京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

  《一城山河》播出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9年节目成功登陆国外电视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明代城墙建筑的魅力。

  作为《南京》系列节目的核心主创,她持续挖掘城市文脉。从第六季《文都本纪》的典籍钩沉,到第七季《扬子风华》的江河叙事,今年,她将带着第八季《探秘钟山》走进紫金山的褶皱,重现千年记忆。

  在节目播出的同时,黄海琚还牵头参与策划了《南京》同名书籍的出版及文创产品的开发,力争使其成为南京对外交流、推广的一个重要且流动的文化媒介。

  平凡故事

  传递精神力量

  “专题片可以让广大观众在光影交织中感悟精神力量,在历史回响中汲取奋进伟力。”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南京广电推出了一部反映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的专题片《那一年,我们正年轻》,黄海琚参与其中,制作了第三集“英姿飒爽”。

  黄海琚介绍,与以往讲述雨花英烈事迹的作品不同,该片以雨花英烈故事内涵为暗线、时代延伸和地域关系等为明线,把雨花英烈事迹和当代先进人物事迹结合起来,展现当代青年对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她和团队记录了“80后”村支书、“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余静的扶贫故事。

  2015年,余静被选派到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最前线。

  “拍摄的那天,余静不是接电话就是在接待村民,事无巨细,有条不紊。”黄海琚表示,余静身上体现的正是一种新时代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奉献与担当,让人看到平凡岗位上的伟大坚守。

  “与专题片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我越发觉得它不仅是对某个具体事件或人物的记录,更是对人性光辉、对城市记忆、对精神传承的一种思考和诠释。”

  在黄海琚看来,优秀专题片在记录现实的基础上,要能巧妙融入价值观和正能量,就像盐溶于水,看似无形却能给观众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观众在情感上受到触动的同时,在思想上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