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在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海航技术旗下大新华飞机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进境飞机进行检修。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明确今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取向,部署政府工作任务。
代表委员们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锚定奋斗目标,汇聚信心力量,我们有条件有能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锚定“5%左右”的目标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锚定“5%左右”的目标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锚定“5%左右”的目标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组数字,让人倍感振奋。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
2025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打好“十四五”收官战,必须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坚持目标引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十四五”以来,我国经济体量先后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多位代表委员表示,5%左右的增速目标,符合现阶段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根据3月5日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宏观政策还有加力空间,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可以有效激发新的发展动能,有能力、有条件实现这一预期目标。
粮食产量由去年的“1.3万亿斤以上”增加到“1.4万亿斤左右”,单位GDP能耗由去年的“降低2.5%左右”调整为“降低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保持“1200万人以上”……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承上启下,主要预期目标体现了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益相统一,释放了积极信号。”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侯永志说。
把握政策取向,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根据发展形势变化,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政府工作报告这一表述引人关注。
全国两会前,聚焦新业态就业者权益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进行了深入调研。在他看来,今年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有助于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具身智能、6G、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的这些新词,勾画着未来产业的发展图景。
从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到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一系列部署着力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增强拉动增长主动力——
内部可循环、内需为主导,是大国经济的独特优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政府工作任务之首。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比上年增加500亿元;出台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存量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指导意见……3月5日提请审查的预算报告举措务实精准。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发展新优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发展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必须把握好科学规律、创新规律、产业规律,统筹好新旧动能转换,让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充沛。”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说。
从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到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系列新部署固本培元、提质升级,让代表委员们感到振奋。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2025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去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今年全国两会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
“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号。
突出问题导向,向改革要动力——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聚焦民营企业重点关切,政府工作报告谋新策、出实招。
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定重点领域公平竞争合规指引、构建统一的信用修复制度……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路径和方向。
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探索国家实验室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一系列改革部署有效破除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深层次障碍,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瞄准重点领域,向开放要活力——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
从最初的190条缩减至27条,制造业条目清零,服务业持续扩大开放……如今,上海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只有薄薄两页多。清单上的“减法”,见证着中国开放的力度。
“今年将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推出更多举措,与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协同联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任金鹏辉表示。
一年春作首,实干开新局。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代表委员的信心坚定: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发展的时和势依然占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干字当头、众志成城,中国号巨轮必将乘风破浪、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