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我市中小学生国庆假期厚植家国情怀

日期:10-04
字号:
版面:第A03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钱红艳

  在红色场馆里感受历史的厚重,在“时光信笺”中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在徒步行走中锤炼意志品格、立志报效祖国……这个国庆假期,我市中小学生以独特创新的方式,庆祝新中国76周年华诞,将爱国情怀化为可感、可触、可追寻的生动实践。

  爱国足迹:走进历史现场,汲取信仰力量

  国庆期间,我市多所中小学将课堂延伸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瑞金北村小学五(5)班学生寇斯齐和同学们走进励志社博物馆暨侵华日军战犯南京审判地旧址陈列馆。在那里,大量史料、图片与档案复制件静静陈列,无声讲述着那段沉重的历史。

  “一进展厅,我就被‘日军投降,国际与国内各界审判战犯的主张’这句话吸引住了。”寇斯齐说,“墙上的时间轴清晰标注了从证据收集到最终宣判的全过程。那些黑白照片里,法官严肃、证人坚毅、战犯低头,仿佛把我拉回了70多年前的庭审现场。”

  他注意到战犯的神态变化:“有人起初昂首狡辩,有人试图掩盖罪行,但在铁证面前,他们的眼神从傲慢变为慌乱,最终只能低头。”寇斯齐感慨:“这次寻访让我们明白,反抗侵略不仅需要武器,也需要法律;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这个假期,游府西街小学浦口分校五(4)班学生进行了一场“红色寻访”。他们走进江北新区红色广场,开启沉浸式参观。

  在火车广场,一台1∶1复原的蒸汽火车头静静停驻,钢铁车身刻满岁月的痕迹。学生们围绕车头,或俯身阅读铭牌,或对照资料交流,轻声讲述百年前浦镇车辆厂工人罢工的英勇往事。

  学校相关负责人说,这场寻访早已超越“参观”本身,成为一场精神的接力、初心的唤醒,希望少年们懂得,国庆不仅是欢庆,更是铭记与承担。

  时光信笺:写给2049,我与祖国共成长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展开信纸,为2049年的祖国写下一封封“时光信”。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知道24年后的长江是什么样子?”学生王馨在信中写道,“小时候爸爸常带我去桥北滨江生态公园,我们在江滩上跑步,捡起被风吹来的塑料袋和瓶子,小心地放进可回收垃圾桶里。爸爸说,我们每捡起一片垃圾,长江就能更干净一分。现在,我已能偶尔看到江豚调皮地探出脑袋。”

  学生王若萱的梦想更为远大。“或许,蔚蓝的天空下,城市与森林交融,无人机为树木浇水,智能机器人守护着每片土地。也许,月球基地的灯光已经点亮夜空,遥远的火星上飘扬着五星红旗,而我们中国人,正以更从容的步伐探索着宇宙的奥秘。”王若萱说,“25年后的我,应该已经实现了梦想,成为一名守护青山绿水的工程师。我会用自己设计的生态方案,让河流更清澈,让荒野重现生机。”

  在书写与畅想中,孩子们完成了一次与未来对话的成长仪式。“家国情怀”如一座灯塔,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照亮前行的道路。

  青春徒步:6公里跋涉,走出少年担当

  挥舞的旗帜、整齐的步伐、铿锵的口号……鼓楼实验中学初三学生以一场6公里徒步,重温峥嵘岁月,凝聚奋进力量,用充满朝气与力量的奋斗姿态,庆祝新中国盛世华诞。

  学校精心设计的路线以渡江胜利纪念馆为起点,途经万景园,终点为绿博园。沿途风景秀丽,同学们精神饱满,步伐坚定,成为江畔一道流动的风景。经过两个多小时跋涉,所有学生顺利抵达终点。班主任为每位同学佩戴纪念章并颁发证书,见证他们的坚持与成长。

  初三(3)班学生闫肃羽说:“我们仿佛在用脚步重温历史,亲身体验之后,更感受到先辈们走过的路远比我们艰难,这将会激励我们不畏艰苦、勇往直前。”

  学生马弘召来自初三(4)班,他在途中深深感受到同伴的支持:“累的时候,有同学递水解渴、递纸擦汗。我体会到互帮互助的温暖,也坚定了永不放弃的信念。”

  副校长丁騄说:“这次徒步不仅是一次体能的淬炼,更是一场精神的跋涉!希望大家在行走中感悟先辈‘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情壮志,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融入血脉,化为青春路上最坚实的步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