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两砖两印“有故事”,“三国迷”大饱眼福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A09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张昭墓出土印章。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本报讯(记者 朱彦) 去年年底发掘出的东吴“首席文臣”张昭的金印、标志着三国落幕的铭文砖、折射出东西文化丝路交流光华的玻璃杯……六朝博物馆常设展在中秋国庆假期前重磅上新。记者昨天从六朝博物馆获悉,37件/套文物将在“六朝历史文明”展线中闪亮登场,其中30件/套首次亮相六朝博物馆,是最能代表六朝文明、反映南京文化、体现最新考古成果的文物。

  走进“六朝帝都”展厅,伴随六朝大事年表展板,展厅第一件展品即为本次新增的文字砖。这两块砖出土于江宁索墅西晋墓,砖侧模印文字,文字内容连读为“……大岁庚子晋平吴天下太平。”

  “这里的庚子年即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此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的时代结束。”六朝博物馆综合业务部副主任尹知博表示。此外,文字砖上的“天下太平”也表达了刻砖者的心愿。“虽然三国时代英雄辈出,但也是一个普通民众深受战乱的一个时代,‘天下太平’四个字,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希冀。”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去年11月,东吴“首席文臣”张昭墓在南京被发现,引起三国迷的高度关注。确定张昭墓的关键物证——两方龟纽金印,成为此次考古发现在媒体上曝光频次最多的文物。

  张昭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坑、砖室、排水沟等部分组成。出土有金印、铜弩机、铜钱等遗物。

  同样是东吴重臣,相比确认朱然身份的名刺、确认丁奉身份的买地券,这两方金印成了确认墓主是张昭的关键证据。

  “张昭墓出土金印其材质、造型、印文内容符合官印规定,极有可能是其生前使用的实用官印。”尹知博说。魏晋时期高等级官印多为龟钮金印,边长约时长一寸,即现在的2.3—2.5厘米,这两方印均为2.4厘米;张昭身份等级较高,符合赠以本官(爵)印绶随葬要求;“辅吴将军”“娄侯”的印文内容也与《三国志》中“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的记载一致。据印文内容,这两方金印的使用场合,极可能是在封泥之上。

  在展厅可以看到,在两方金印旁侧展出的是出土于南京仙鹤街皇册家园的六朝时期木封检,而这也体现了博物馆布展时的匠心独具:让两件文物共同讲述六朝人信息传递机制与手段。

  在古代,纸张尚未大规模普及之前,竹简木牍是主要的书写载体。然而,如何确保这些文书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内容被篡改或偷窥?在木封检凹槽的印泥上盖上印章。这种泥封技术,不仅是对古代文书保密的重要贡献,更堪称古代防伪包装技术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