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祝东秀 通讯员 尚宪年) “多亏你们纪委推动,不然这笔钱还不知道多久才能拿到。”近日,栖霞区居民89岁程奶奶的儿女终于收到了养老机构退还的最后一笔押金。
今年1月,程奶奶因故更换养老机构,要求原机构退还入住时交纳的30万元押金,家属多次沟通后,仍有9万余元迟迟没有退还。之后,在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推动和职能部门协调下,养老机构为程奶奶办理了押金退还手续。现在程奶奶顺利完成新旧机构衔接入住,家属也终于放下心来。
去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和市民政局陆续收到群众关于某养老服务公司退费难问题投诉。部分养老服务公司因主营业务下行资不抵债,无法全部退还养老预付款押金,涉及300多个家庭。为回应群众关切,派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会同市民政局成立工作专班,合力协调处置退费难问题。经排查了解,投诉涉及6家民营养老机构,金额达5523.18万元。经多次研究会商,专班督促民政部门采取协助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养老机构将项目与资产变现等方式,缓解资金压力,解决退费问题。目前已促成退费2828.11万元。
派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举一反三,推动职能部门全面摸底养老机构预收费情况。摸排发现,全市272家养老机构中,有110家存在预收费情况。“预收费模式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关键是要加强对预收费资金的监管,给群众‘养老钱’加把‘安全盾’。”派驻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表示。
预收费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主体权益,派驻纪检监察组和驻在单位经专题研判,将养老机构预收费问题列为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重点。举办多场座谈会、深入一线走访、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推动驻在单位主动协调商业银行,围绕预收费监管难点堵点,开发预收费监管模块,对养老机构的预收费总额、风险保证金、日资金流动、周资金流动及账户余额5类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破解养老机构预付费监管难问题。
同时,派驻纪检监察组积极协调金融、财政部门,推动制定《南京市养老机构预收费资金存管细则(试行)》,明确养老机构预收服务费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押金最多不得超过月床位费12倍等,从制度上规范预收费行为;推动政策宣讲,公开遴选21家商业银行参与养老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
经过监督推动,全市已有95家养老机构开设预收费专用存管账户,存管押金余额共计641.88万元。老年人及其家属普遍反映:“以前交一大笔钱,心里总打鼓,生怕哪天机构出问题,预交的押金打了水漂。现在钱放银行管着,用多少,机构拿多少,还能查账,心里踏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