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路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第A04版:缅怀英烈 致敬英雄       上一篇    下一篇

9月30日,百余名新婚夫妇在烈士就义群雕前献上鲜花。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9月30日,百余名新婚夫妇手持鲜花,缓步走向烈士就义群雕,在庄严的仪式中献上崇高敬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

  9月30日是我国第12个烈士纪念日,以“缅怀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南京市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活动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

  清晨的雨花台,松柏静默,群雕肃立。百余名新婚夫妇手持鲜花,缓步走向烈士就义群雕,默哀肃立,献上鲜花,在庄严的仪式中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敬和缅怀,抒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今日之声,重温昔日之言。新婚夫妇代表丁秉瑞和王淑敏深情诵读雨花英烈家书。“国不保,家何能存?”“人非木石,孰能无情?”……他们诵读的是雨花英烈孙晓梅“国家为重、民族至上”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家人深深的牵挂与无法尽责的歉疚。在诵读声中,现场百余名新人一起感受烽火硝烟中革命者的铁骨与柔情。

  丁秉瑞是市公安局建邺分局江心洲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他的外曾祖父王崇信是1946年在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一名烈士。身为烈士后代,丁秉瑞的从警初心,正是来自外曾祖父为国为民的精神指引。“我想像先辈一样,守护一方平安,为人民尽份力。”他的妻子王淑敏,则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

  “选择在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参加这个活动,是想为我们的婚姻注入一份特殊的‘红色记忆’。这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对革命先烈的致敬,没有他们当年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让婚姻的起点与家国记忆紧密相连,铭记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丁秉瑞说,从小,外曾祖父的故事就深深影响着他,现在来到雨花台,站在先烈们长眠的地方,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未来的路,我们会带着这份精神力量前行。在工作中坚守岗位,勇于担当。在生活中相互扶持,经营好小家。尽自己所能参与公益,传递正能量。”

  “做个医生,只能救命;若要救民,必须救国。”雨花英烈任天石出身中医世家,国难当头之际毅然弃医从戎。他英勇无畏,被人们亲切地称作“老天”司令。活动现场,雨花英烈亲属代表、任天石侄子任华轶深情讲述了伯父弃医从戎的感人故事。任天石变卖祖屋与药铺,组建抗日武装,竭尽全力救乡亲、救同志。身陷囹圄时,任天石坚贞不屈,写下“秋风年年有,毁灭不尽的梧桐叶”这样铁骨铮铮的文字,视死如归。

  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需要新一代接力传承,任华轶的外孙、小学生张天骐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太公公的故事给了张天骐无限力量:“从小我就听外公讲太公公弃医从戎、抗日救国的故事,太公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太公公说‘春天会冒出新嫩芽’,我知道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他当年盼着的‘新嫩芽’。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会把太公公的故事讲给更多同学听。我要更努力地学习,像太公公一样爱祖国、有担当,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现场还有一对“00后”新婚夫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在读研究生毛维豪,他的妻子王婷婷在南京一所小学担任音乐老师。“我听过雨花英烈赵良璋谱曲的《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那激昂豪迈的旋律深深感染了我。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都会教孩子一些爱国主义歌曲。接下来,我也会多多搜集雨花英烈所作的原创歌曲和后人以雨花英烈为主题创作的纪念歌曲,唱给我的学生们听,让雨花英烈的故事更加‘声’入人心。”王婷婷说。

  献花仪式结束后,新婚夫妇们手挽着手来到丁香树下,聆听雨花英烈丁香和丈夫乐于泓感人至深的革命爱情故事;来到二泉展览馆,参观“风雨情缘弥坚贞——雨花英烈的革命爱情”专题展。风雨同舟、携手并行。雨花英烈的革命理想和浪漫情怀让新婚夫妇深深动容,给予了他们奋进向上的力量。

  从2015年至今,南京市已连续11年在烈士纪念日举行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活动,旨在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的时代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今年活动报名格外踊跃,南京市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活动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群众性红色主题活动。

  在宁牺牲的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被追认为烈士

  本报讯(记者 李子俊) 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今年7月,杨萍如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为烈士。日前,雨花台工作人员专程赴北京,对烈士长孙进行口述史采集,为这段尘封的红色往事补充了更鲜活的细节。

  杨萍如,1889年出生于河南省潢川县。他在192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潢川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入党后,杨萍如利用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1924年,他与江梦霞等人筹建“六一袜厂”,在这里与其他革命者接头、开会、传递情报,为当地党组织的发展筑牢了根基。1930年冬,杨萍如在河南通许县开展工作时被捕。1931年,杨萍如被移送南京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1936年7月,历经数年折磨的杨萍如不幸牺牲,用生命诠释了信仰。

  杨萍如长孙杨小柏为爷爷追认烈士的历程,始于父亲杨树人的遗愿。2016年10月,杨小柏首先向爷爷杨萍如的家乡——河南潢川党史部门求助,并在1987年出版的《光州文史资料》中找到了一篇杨树人的回忆录《忆父亲杨萍如》,这篇文章成为梳理杨萍如生平的首个线索。此后,杨小柏又陆续在《中共党史人物传》《河南党史人物传》《开封工人运动人物志》《中国共产党潢川县历史》等权威党史书籍中,找到了关于爷爷的零星记载。

  2023年7月,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提供了一份关键性史料:杨萍如狱中难友王应洲于1952年提供的口述材料。这份史料不仅佐证了杨萍如的革命经历,更补充了他入狱、牺牲的关键细节,成为追认烈士申请中不可或缺的证据。

  2023年9月,杨小柏将杨萍如所有相关史料汇总整理,正式提交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经党史部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单位的严格审核,2025年7月3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杨萍如为烈士。

  为进一步丰富烈士事迹,2025年9月,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专程赴北京,对烈士77岁的长孙杨小柏进行口述史采集。工作人员不仅录制了烈士之孙的口述史视频,还收集到记载杨萍如烈士事迹的权威党史书籍、其子的回忆文章、革命战友回忆录等关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