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从“办公室”到“小巷里”,“雨您共建”幸福满格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A07版:区街       上一篇    下一篇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于洁尘

  通讯员 喻华轩

  “国庆节要上门看看小司乾兄妹俩,趁假期时间充裕,把他俩的英语听读再巩固巩固”“陪海杰画画做手工已经36次,争取尽快达到40次”……

  临近国庆中秋长假,雨花台区统计局12名年轻的机关干部,工作之余聊得最多的不是假期去哪儿“打卡”,而是赛虹桥街道小行社区的几个困境儿童。低保家庭的小司乾兄妹跟爷爷奶奶生活,把他俩的成绩搞上去成了唐越、曹禹淳等4人的“任务”。王冰洁、陈晔等8人则负责陪伴15岁的渐冻症小患者海杰,大家商量着是陪他画沙画,还是做石膏娃娃。

  走出办公室,走进社区小巷。机关干部下沉一线,服务群众的有效方式应运而生,更成为转变作风、创新治理的重要途径。

  今年以来,雨花台区在65个机关单位中持续开展“雨您共建”行动,通过“科级干部周走访、分管负责同志月会商、主要负责同志季共建”,对口8个街道(园区)的68个社区结对帮扶,在社区安全、民生保障、社区发展方面取得成效。这一创新实践促进了百姓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提升,更探索出机关干部下沉一线为民服务的新路径,彰显了新时代干部作风转变的深远意义。

  当干部们真正“沉下去”,民心随之“暖起来”,社区就会“活起来”,治理变得“强起来”。

  “雨您共防”:织密安全网、守护安居梦

  “虽然‘桦加沙’来势猛,但有了‘数智’助力,社区安全安稳。”面对前两天突袭而来的台风,铁心桥街道铁心社区党委书记夏红亮说,“雨您共防”的“搭子”区城管局的帮扶,是“及时雨”。

  铁心社区辖区面积大、管理范围分散、工作人员少。区城管局打造了“部门+平台+社区”协同模式,联合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基于全区“一网统管”的数字平台,整合铁心社区208处监控设备,接入雨花台区“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构建了24小时智能监测网络,小区进出口、主次干道等重点区域安全隐患实时掌控,小小“摄像头”转变为主动预警的治理前哨。

  社区防汛也有了“智慧大脑”,通过平台在线调配人员开启重点路段易涝点排水口、安装警示装置等举措,应对了数次台风的考验。社区工作人员可登录手机平台,实时查看易涝点位,一旦发现潜在风险,即可前往现场查看处置,跑赢了风雨、守住了安全。

  梅山街道上怡新村社区这一老旧小区,长期面临电动自行车乱停放、公共空间闲置等问题。他们的结对伙伴区国资办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直达一线,对121幢楼栋、312个单元全域摸排,协助社区推动80余处隐患“动态清零”,助力安装了264个单元门的隔离栏,为世纪苑地下室加装81个防火门、配置110套烟雾报警器、新建电动自行车车棚20个。

  “筑牢小区安全堤坝后,社区还在区国资办的帮助下,解决了约4000平方米荒地的‘闲置’难题。”上怡新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伟说,这块地正在进行活动空间和停车场的改造,年底前将变身“便民宝地”。

  紧盯消防安全,团区委全员下沉雨花街道康盛花园社区,密集开展夜查50余人次,发现并协助解决安全隐患65个。根据社区需要,又协助联系职能部门调整小区南门两侧路灯位置,改造后既不阻碍消防通道,又能满足私家车停放,在消防安全与居民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雨您共建”社区结对工作,在雨花台区有了生动实践。聚焦安全顽疾,机关单位持续推进安全风险闭环整治,重点加强应急消防设施、充电停车场建设,通过细致的“八查”手段,不断维护社区的安全稳定。

  “雨您共治”:爱心汇暖流、枝叶总关情

  今年梅雨来临前,古雄街道大方社区五保户老人陶某搬回了安全、舒适、整洁的新家。曾经令人忧心的“危房”变为温暖“新居”,老人连声道谢。

  “改造危房”是住建部门的“擅长”。原来,区住建局和大方社区共建后,建立了“青年干部+困难家庭”精准帮扶机制,30名85后青年干部与社区30户困难家庭“一对一”结对,陶爷爷家的危房迅速进入下沉一线党员干部的视野。

  很快,结对双方搭建起爱心平台,更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爱心企业中建三局立即表态“我们参与”,共同推进房屋修缮工程。三方合力邀请专业机构上门评估、听取老人的意见,施工中还暖心地为老人筑起灶台,增补安装吸顶灯、防蚊纱窗、隐私膜等生活设施,最终换来了陶爷爷的“圆梦安居”。

  区住建局负责人说:“保障困难群众住房安全是住建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结对共建,我们下一步将持续用心用情用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好。”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铁心桥街道尹西社区凤翔新城小区老年居民多,老年便民活动场所缺失,南京雨花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结对后主动与社区沟通,将活动空间“空白点”转化为“幸福新坐标”。7月初,小区活动室正式开放,20组崭新桌椅整齐摆放,电扇送来阵阵清凉,棋牌器材一应俱全。小区主广场修复、休闲廊架焕新、运动场地升级等便民设施微改造工程也同步完成。

  雨花开发区天保社区居民老赵是一名有着29年党龄的退伍老兵。妻子患病去世后,他独自抚养两个学龄子女,靠在菜场当保安维持生计,社区提供了志愿者帮扶服务,为孩子辅导作业、帮忙整理家务。

  与天保社区结对的雨花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获悉老兵的困境后,协调多个部门单位,第一时间拿出了增补帮扶方案,先是区红十字会上门送慰问金,随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及下属两个军休所所长,携带慰问品、蛋糕、玩具等上门陪孩子过儿童节。两位军休所所长随后更表态“军休所也参与结对”,还把慰问金的金额、捐赠频次等进行了细致规划。

  雨花台区的“雨您共治”聚焦“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结对双方年初会商形成“需求、资源、项目”3张清单,推动网格夯实、力量下沉、资源激活、“三治融合”,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社会治理不再是政府部门、基层社区的“独角戏”,转而变成各方参与的“大合唱”。“雨您共建”行动将机关资源引入社区,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性互动。这种模式打破了条块分割的传统治理方式,促进了资源整合与力量协同,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雨您共发展”:资源沉下去、服务送上门

  “区委编办和社区不仅给我送来了慰问帮扶,还把医院开到了家门口。”赛虹桥街道玻纤院社区居民小马患有严重的血液病,让他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因为各方的关爱,如今他变得乐观而坚强。

  小马口中的“医院开到家门口”,是“雨您共发展”结对工作的典型案例。区委编办与区卫健委沟通协调,促成南玻院、赛虹桥街道、玻纤院社区、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方签订共建协议,并依托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质医疗资源,将南京玻纤院卫生所提档升级为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玻纤院分中心暨雨花台区(玻纤院)适老化生活体验中心。

  今年7月25日,该中心正式启用,中心开设内科、全科、中医科、口腔科、超声心电图、检验科等诊室,并设置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活动专区及适老化改造体验展示中心,“日常就医、健康管理、适老服务”一站式覆盖。

  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提振。机关部门的宏观视野与社区的微观需求相对接,推动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雨您共发展”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势,推动“资源沉下去、服务送上门”,攻坚经济发展、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任务。

  雨花街道花神庙社区的花神科技园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园区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入驻企业主要为涉软科技企业,是社区热门的创业载体。

  然而,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科技园的空置率已近半。社区的结对伙伴区委办公室获悉后,派出党员干部多次奔赴园区走访,协调招商等部门,又联系了苏企联等重点招商平台企业,一起为园区提供招商助力。目前,园区已成功与一批企业达成合作协议,预计可盘活9000平方米闲置载体。

  社区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城市品质和民生福祉的提升。雨花台生态环境局携手板桥街道三山社区,以党员服务队、治污攻坚队、普法先锋队“三支队伍”为引擎,一场“生态共治提升颜值”的行动迅速落地长江之滨。

  雨花台生态环境局协同板桥街道、三山社区,紧盯滨江大道辅路、S338雨花段等社区周边工地开展扬尘防治,对三山矶公园段进行防汛巡查。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在江豚广场向长江增殖放流了3万余尾长吻鮠鱼苗,以“跨部门协同”守护生态安全。

  “居民们发现身边的环境越来越靓。”三山社区党委书记莫慧说,“雨您共建”让“生态红利”覆盖了社区每一户,社区更有“绿”意,生活更有“暖”意。

  截至目前,参与“雨您共建”行动的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累计下沉结对社区1.4万多人次,发现并推动解决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各类问题隐患9000余个。

  “机关干部下沉一线,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切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雨花台区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雨您共建”是进一步深化机关社区结对共建、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具体举措,通过共建活动、攻坚项目、走访会商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进万家、解难题。下一步,雨花将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对接机制、汇聚工作合力,推动“雨您共建”行动更加精准、高效、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