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诉求当面提 共寻“出行最优解”
日期:09-27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吴春霞
通讯员 朗亮
“地铁7号线通了,但从地铁站到公司要走30分钟,能不能加一条微循环公交线路?”“家附近的公交车要等很久,能不能多安排几班车?”9月23日,一场以“美好出行‘最优解’”为主题的圆桌会议,在雨花台区明义社区拉开帷幕。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交企业、乘客委员会与社区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岱山片区公交服务优化出谋划策。
作为我市当前规模最大的保障房片区,雨花台区岱山片区常住人口已超12万,是公交服务保障与优化的重点区域。截至目前,该片区已开通地铁2号线、7号线、S3号线等7个地铁站点,运营62路、94路、182路、16路等8条常规公交线路。尽管地铁尚未延伸至社区核心区域,但居民可通过公交车换乘至油坊桥、西善桥等地铁站,再前往新街口等市中心区域,整体出行已较为便捷。
市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以下简称 “乘委会”)已连续多年关注岱山片区公共交通发展状况。乘委会秘书长郎亮介绍,今年5月,乘委会委托街道、社区开展专项调研,梳理出多项居民集中诉求:恒永西苑、长盛西苑等片区居民主要依赖169路出行,线路选择单一;62路等线路存在班次不足、候车难等问题;185路发车间隔不固定、等待时间长,导致居民前往螺塘路、西善桥、天保等地铁站不便;姚南路沿线企业职工通勤面临困扰。
针对这些诉求,乘委会经过实地走访与调研,提出了调整185路线路走向、增加运营班次等建议,得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随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联合公交企业多次开展实地勘察,并先后组织3次专题会议,深入研究岱山片区公交优化方案。
会上,南京公交集团智慧出行服务交通研究院院长陈阳带来具体优化方案。她通过大数据分析了岱山片区目前的居民出行需求、交通局限性,并结合现有公交运行情况提出优化举措:保障高频骨干,合并优化低效线路,强化与地铁衔接。
具体来说,对于62路、94路、169路这3条跨区骨干线,保障高峰间隔不大于13分钟,其中62路高峰间隔不大于7分钟,提供“快准精”高品质直达服务;136路与208路部分线路重合较多,运行低效,调整208路至润泰市场、整合136路;衔接螺塘路地铁站的185路间隔约20分钟,拆分成两条“短频快”微循环运行。一系列优化调整后,在总运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岱山各小区公交出行将达到“5·2·1”的效果,充分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陈阳介绍,“5·2·1”就是从居民出门到最近的公交站≤5分钟,坐公交到2号线地铁站最长耗时≤20分钟,进城骨干线和主要接驳线高峰间隔≤10分钟。市交通运输局交通执法总队一支队大队长周巍建介绍,交通部门将结合此次圆桌会议的各方建议,组织公交集团面向社会公众初步进行线路优化意见的征集,并对部分公交线路运营服务状况、运力进行评估后进行适时调整,更好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南京交通部门结合相关建言献策、民意诉求,全市已累计新辟、优化公交线路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