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五校启航,南京高职园奏响“青春协奏曲”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航拍南京高职园。刘列 摄
位于南京高职园的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学现场。高淳融媒体供图

  秋日的石臼湖波光潋滟,湖畔比往日更添生机。随着今年秋季3所高校开学及试运营,南京高职园正式步入五校投用阶段。课堂里的书声、操场上的奔跑、实验室的灯火……近3万名师生会聚在高淳石臼湖畔,与湖风交织成一首响亮的青春协奏曲。作为南京首个以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为特色的城市片区,南京高职园不仅改写着城市教育发展格局,更成为高淳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生动注脚。在这里,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的故事,刚刚开始。

  从蓝图到现实,石臼湖畔崛起“青春之城”

  九月序章启,青春向淳来。这个金秋开学季,南京高职园格外热闹,一张张青涩的脸庞,怀揣对新学期的憧憬与对未来的期许,踏过校门的石板路,为这片育人沃土注入蓬勃青春活力。

  9月13日是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迎来首批新生报到的日子,校园里,笑声与问候交织成热闹的乐章,背着双肩包的新生们,有人独自拖着行李箱闯进校园,眼神里藏着独立的勇气;有人被全家簇拥着走来,一句句的叮嘱里满是牵挂。

  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级新生李好来自江西,刚办理完报到手续,就在校园里转悠起来。“第一次来南京高淳,来之前还担心能不能适应新环境,现在完全打消了顾虑。”李好坦言,自己和家人提前2天就过来了,仅两天时间,他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宜人生态环境、厚重人文历史,更被高淳人的淳朴热情打动,已经开始期待未来的大学生活了。

  据悉,今年天平学院共有1300多名新生报到。除了天平学院之外,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也迎来3300余名新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全面启动试运行,加上此前已投用的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南京高职园已有五所高校投用,会聚近3万名师生,也标志着园区首期建设全面完成。

  从一片滩涂到高校林立,回望南京高职园的发展,见证者们无不感叹。为了这场青春相遇,2019年7月高淳启动建设南京高职园,以“职业培训”“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三大产业为主导,协同发展“技术服务”“创业服务”“人力资源”“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的“3+X”产业体系。目前园区落户六所高校,相应道路管网、绿化、河道及科创服务中心、垃圾站等配套基本到位,一座集“学研产城”四位于一体的青春之城在石臼湖畔加速崛起。

  深化校地融合,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样板

  “多亏了学校的‘现场工程师班’,让我早早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收入和福利待遇都很不错。”今年8月,2025届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机电)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李新梁与南钢集团正式签订劳动合同。

  李新梁说,自己大二时参加了学校与南钢集团联合培养的“现场工程师班”,去年8月,通过班级理论知识学习后,进入南钢生产一线实训学习。经过一年的学习,李新梁顺利通过岗位考核,已正式成为南钢的一名在线维修工程师。

  南机电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负责人桑晶介绍,“现场工程师班”是该校与企业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订单班”模式,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设置等。李新梁是首期“现场工程师班”的学生,当年28人通过报名进入该班,通过培训考核,今年22人成功入职南钢集团,其余6人则因入伍参军、升学考研等个人原因未入职。

  作为全市首个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为特色,以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为核心,创新创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性城市片区,南京高职园承担着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工商管理系通过“微专业”方式,面向大二以上学生,在不影响新学期原有课程基础上,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分析等新课程,全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从而适应新时代产业发展需要。天平学院则根据最新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趋势,及时优化调整了专业配置,今年新设增材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以便更好契合南京、江苏乃至长三角的经济产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为培养更多适应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南京高职园积极探索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发布《促进高职园校地融合的若干举措》等,统筹推进产教融合、校地融合、校企合作,引导园区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人才培育、就业引导等方面与当地产业精准对接,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联合技术攻关、定向培养输送、订单式人才培养等举措,努力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样板。

  不止于“大学城”

  助力青春与城市共成长

  一座城市,拥有年轻人即拥有未来。南京高职园不仅仅是一座大学城,更是高淳、南京乃至整个长三角的人才蓄水池,为区域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生力量与澎湃动能。

  张小龙3年前毕业于南机电。大三时,他进入高淳企业——南京斯瑞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实习。实习期间,张小龙利用自己专业知识,解决了模切机运行中的静电飞屑问题,得到了公司认可,实习结束后顺利留在了公司,目前他已成为公司技术团队的优秀调试技术员。不仅仅在高淳收获事业上的成长,如今张小龙还把家人接到了高淳,从此在高淳定居安家,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新高淳人”。

  作为南机电自动化工程系的青年教师,俞青跟随学校搬到园区工作,见证了园区的翻天覆地变化。“更青春、更活力,现在高职园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随着越来越多高校的启用,书香氛围也越来越浓,大学生们为园区带来了更多青春活力。”俞青表示,这让园区拥有了一颗“青春之心”,与城市同呼吸,伴时代共成长。

  “含青量”是衡量一座城市青年友好度的重要指标。南京高职园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职园不仅是教育工程,更成为高淳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园区不仅有效落实了国家及省、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部署,更致力于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显著增强区域创新驱动能力,为省、市、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随着五所高校的投用,园区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不断放大,南京高职园将继续统筹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以最广阔的胸怀、最松弛的心态、最实在的举措、最给力的政策,全力打造最懂年轻人的创新创业生态。一座对青年友好的城市,才能赢得青年的青睐;而青年的成长与发展,也将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南京高职园,正走在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

  黄启睿 刘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