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43年接续,“梅园家庭病床”志愿服务守护千家安康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A05版:区街       上一篇    下一篇

  在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梅园新村社区,“梅园家庭病床”志愿服务项目已有四十三载。每周,东部战区总医院“雷锋医疗队”都会准时到达,为辖区老人义诊送药、护理陪伴,用专业与温情守护千家安康。如今,一代代新人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延续着爱心行动,已成为社区荣获“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背后最动人的故事。

  上周三下午,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部分医护人员没有像往常一样在门诊大厅坐诊,而是提着医疗箱如约来到梅园新村社区,前往“家庭病床”居民家随访。这样穿行送健康的场景,每周都在上演。

  14:30,医护人员刚按响门铃,早已在客厅等候的张老便打开房门,迎了上来。“您今天看起来气色很好,我们再检查一下。”医护人员搀扶老人坐下,熟练地开始血压血糖测量、检查关节活动度、轻声问诊并依据恢复情况调整用药。过程中,不断叮嘱日常康复训练与膳食搭配的注意事项。

  作为社区的高龄独居老人,张老是“家庭病床”项目的守护人之一。今年年中,他外出散步时不慎摔倒,社区获悉后第一时间联动医院,为其开通治疗“绿色通道”。经过数月系统康复,张老慢慢恢复,已能扶杖缓行。检查结束临别时,医护照例留下那句踏实的话:“有事随时打电话。”

  在梅园新村社区,像张老这样被长期守护的对象目前共有26位。而在“梅园家庭病床”志愿服务项目名录里,累计为孤寡老人义诊13万人次,提供免费咨询20万人次。这一数字背后,是长达43年的坚守与接力。

  时间倒回1982年,彼时的南京总医院“雷锋医疗队”开创先河,在社区开办起全国首个“家庭病床”。第一批由9位医生与9位护士担任志愿服务者,成了居民们的“健康顾问”。其间,有人退休,有人接棒,虽人员几经更迭,但志愿服务从未间断,为民服务的初心与赤诚始终未变。

  “新成员加入时,我们采取‘以老带新’模式,让他们尽快熟悉流程、了解患者情况。”返聘医生、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医师石建华表示,因为都是专业医护,基本3周后就能独立开展随访。迄今,该项目参与总人数超过300人次。

  服务体系也日益完善。团队为每位服务对象建立持续更新的健康档案,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遇到需多科会诊的病例,还会邀请相关科室联合诊察,或协助居民协调病床、安排检查。同时,配合社区定期开展慢性病管理讲座、居家护理培训等课程,提升居民自主健康管理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志愿服务,让社区‘家庭病床’服务更可及、质量更可控、资源更协同。”梅园新村社区党委书记蒯梦倩说。

  立足实情,社区积极拓展服务力量,将全体社工、网格员及54名楼栋长纳入后备志愿团队,并开展基础医疗培训,协助完成日常关怀、陪诊联络等辅助服务。楼栋长还与重症、高龄老人结对,提供点对点照应。此外,社区还建立医疗咨询群,实现线上答疑、预约服务和需求对接。

  在梅园新村社区陈列室,“雷锋医疗队”组建时使用的药箱被放在醒目位置,一旁厚厚的巡诊记录整齐摆放,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温度。“正如医院原政委所言,多年坚持干一件事不容易,今后我们还将踏着前辈的足迹,把这份爱传承下去。”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主管护师陈春霞说。   钱宇骁 林少丹